城市快报讯,市民刘女士前天陪同杨老父亲到医院做CT。76岁的父亲被诊断为:双肺散在感染,病毒性肺炎。“但是医生说没有床位,所以那天我们没有住院。没想到,我回家第二天父亲又开始发烧了。”刘女士急忙找人四处打
1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疾控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冠病毒变异监测的工作方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境人员、就诊患者、重点场所
据央广网消息,多地发布最新研判,第一波感染已经过去,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继续下降。与此同时,新毒株XBB.1.5跃入人们的视野,它是美国增长最快的毒株,已造成美国超过40%的感染病例。
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发热门诊就诊量持续下降。与此同时,XBB.1.5新毒株跃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是美国上升势头最快的毒株,已引发美国内超40%的感染病例。
2022年12月28日上午,北京老年医院氧气站工作人员在检查氧气瓶。 根据每周微信新闻的消息,表盘上的黑色指针向左偏移了不少。
据《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消息,自2023年1月8日起,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国对新冠肺炎的管理正式回归“B类管理”。此前一个月,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随后,上海、北京、武汉、
第一财经消息,“预防重疾”是新冠肺炎现阶段救援工作的重点。目前,各级医疗机构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据《中国新闻周刊》微信消息,自2022年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的疫情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而在广袤寒冷的东北地区,感染高峰和重症几乎与北京同步,却很少有人关注。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虽然新冠肺炎大中城市已过感染高峰期,但留下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仍是救治的难点和重点。”1月18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春节后农村
1月18日,第二个国产新冠重症药物托珠单抗获批上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这是继1月16日上市的国内首个托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之后的又一国产新冠重症患者治疗用药,被纳入《新型冠
1月3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介绍,针对春节期间人口流动较大、返乡人员多的情况,为了更好保护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国家卫健委专门制定了《新冠重点人群管理服务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1982年,中国第一张外科重症监护床在北京协和医院建成。1994年,杜斌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系完成了八年制的学习,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杜斌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并
科技日报消息,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新冠重症患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风险增加了31%,新冠重症可能是未确诊癌症的一项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