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 | 苏琦 编辑 | 金玙璠,授权转载发布。
进入12月,国际机场出现了久违的繁忙。
出发层,有人群正拉着条幅合影,他们可能是各地涌现的包机出国“抢单”团之一。从公开报道来看,早在月初,浙江、四川两省便通过包机等模式组织超万家企业飞往欧洲参加经贸活动。随后,山东、海南和湖南,都陆续派出代表团,飞往全球各地寻找出海和合作机会。
到达层同样热闹,挤满了年轻的面孔。自熔断机制取消已一月有余,伴随赴华航班数的恢复,入境政策的不断放松,不少在外的留学生选择启程回国。“三年没有回来了。”一个经历疫情冲击和重塑的就业市场,正开始重新汇入一些新的血液。
出发与到达之间,几年间充满险阻的“跨国循环流动”,正显现着新的面貌。12月6日,中央召开会议,为2023年的经济工作进行定调。提出要奋力拼经济,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次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发布,给一场“新循环”下的“赛跑”吹响了号角。
当新的“比赛”开始,人们应如何重新看待逐渐恢复的国际间桥梁,并从中抓住机会?与此同时,是否有一些手段或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搭上这些桥梁?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一个“沉寂多时”的跨国平台的自我革新当中。
出海3.0:逆风冲刺的背后
“这如同一场百米冲刺。”一家出国寻找机会的山东企业代表这样形容当前的出海形势。机会紧迫、竞争激烈,寻求出海已经绝非“把产品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这么简单。事实的确如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商业环境,不同市场的政策、人文宗教、本地资源及合规要求,很多中国企业会“水土不服”,难以施展拳脚,很有可能出现“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情况。
另一方面,疫情的三年让企业面临了诸多不确定性挑战,企业不计成本求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纷纷开始成本控制、人员收缩,甚至削减业务。这对于正在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又是一番压力与挑战。
今年11月底领英联合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白皮书》,介绍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产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能力国际化。到了3.0阶段,企业仅拥有单一维度的竞争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通过品牌营销提升全球知名度,如何通过人才招募巩固全球触达力,成为“生产、加工、出售、服务”之外的新层次命题。
新加坡猎头公司ALLCAN合伙人Linda有多年出海经验,她总结道,中国企业在全球不同市场进行人才招募时,面临的难题有共通之处。出海企业不能很好地入乡随俗,对当地人才市场缺少洞察,会导致人才甄别困难、人才匹配度低。与此同时,刚到新市场的企业,因为品牌影响力较弱,怎样精准地找到潜在客户,向其传递公司的优势和价值观,也是各企业相关负责人关心的话题。品牌的难题除了给自身业务发展带来种种局限外,更进一步加深了招人的挑战。想和已经在本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抢夺人才,难度更大。
多位寻求出海的客户曾告诉资深猎头Tracy,“领英是一个不能放弃的阵地。”她看到,企业走上国际化之路仍面临很多挑战,这些企业需要一个国际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其中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
入华近十年,领英一直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业务。去年底的战略调整,一度让很多人怀疑这家外企在中国市场继续存活的可能性。实际上,“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间悄然成为了领英中国公司层面的战略重点。
在中国积累起品牌影响力的潮玩企业泡泡玛特正从领英寻求支持。在海外地区的拓展之路中,面对从0到1的过程,管理层意识到自己在当地的品牌影响力不够,一方面选择招聘华人作为沟通桥梁,另一方面向领英寻求定制化的招聘服务。
领英中国总裁陆坚在近日的一封内部信里表达了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信心与关注。“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保持着极具活力的逆势增长,而我们的平台以及人才和营销解决方案在这股增长背后扮演着重要角色。”陆坚称。
这一决心,在11月底领英举办的中国企业全球化峰会上可见一斑。会议期间,话题覆盖高新技术、新兴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文化消费等八个重要的产业。不仅如此,领英还联合多家不同领域的权威机构成立了一个“企业全球化俱乐部”,希望真正打造一个全球化社区,给企业提供更直接的经验和资源。
公开数据显示,超过70%的出海500强企业已经与领英结成合作伙伴。在内部信中,陆坚把领英服务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业务比作“逆风跑”。这或许很好地描述了这家跨国平台在华的新生之路,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努力寻求向外发展的写照。
变与不变:国际人才新流动
“一切仿佛恢复如前,但再也无法和从前一致了。”12月初从海外回国的一位留学生这样评价逐步“解封”后的变化。除了疫情之外,国际间日趋敏感的人才竞争关系、数字技术的进步、全球经贸形势的变化等,给个人视角下的大环境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在美国大学攻读硕士的Norene看来,几年间防疫政策的阻隔不是让留学生回国找工作变难的唯一因素。身在海外,国内企业雇主信息的缺失、错位,是长期难以克服的难题。与此同时,她在研究国内的岗位时,会很注重公司及面试官的全面背景和岗位职责,从而提前判断自己与岗位是否合适,以及在面试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表现等。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很难获取的。
刚从外企离职的Kevin也在关注新的机会。他并不想让自己陷入部分本土企业“竞争”和“内卷”的职场文化当中,而是希望找到一份更灵活,自由度更高的工作。在国内,“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和规范尚不健全,自由职业者的生存状况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充满挑战。下半年以来,市场上陆续释放出的积极信号给了Kevin一些信心,但要寻找到合适的机会,仍不容易。
长期以来,Norene和Kevin所在的留学生、外企圈子,基本都会用领英来寻找机遇。这背后是一种“文化与身份的归属感”,但这份归属感,似乎在2021年底险些被打破了。
一年前的产品调整,中国用户手机里的领英以“领英职场”的新身份重新上线,这一度让使用者有些陌生。主打的社交功能大打折扣,用户内容也消失了。就连陆坚也表示,他当时同样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迎接了犹如“新生儿”的“领英职场”。一年下来,这个“新平台”对于忠诚的“老用户”来说,还具有特别的功能和情感价值吗?
Norene称,即使领英“发生了一些变化”,她和身边的同学还是习惯于用领英职场来看机会,投简历。领英目前仍是国内外企公司最多的招聘平台,因此其对于更偏好外企机会的国际背景人才的吸引力是天然的。“即便社交媒体功能没能延续,但岗位机会却显得更直观了。” Norene这样评价。
Tracy称,当她想去找有国际背景的候选人时,领英确实要比其他平台的人才更集中,效率也更高。领英中国产品负责人陈怡静也提到,“一些雇主表示,只有在领英才能找到国际背景的中高端人才。”随着国际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同步增加,领英的角色相比会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国际化岗位机会正在领英职场上出现。在App的职位页面,开设了“全球远程工作”专区,收录了包括Quora、Shopify、Dropbox等知名海外企业的远程办公招聘需求。
疫情的三年里,这种新的工作方式逐渐为人所知,而又因其灵活、自由度受到不少人的欢迎。尽管当前相关岗位的数量依然有限,但对于Kevin而言,这是少有的该类型机会的集中发布地。“领英始终在跟进国际上的新潮流。” Kevin称。
领英职场APP内的“全球远程工作”专区
“在全球融合交流恢复的今天,领英的优势将继续凸显。”多位招聘行业人士称。在中国,领英的命运或许也与大环境相似,在不可逆的变化中“再也无法和从前一致。”但只要国际化的需求依旧存在,领英对于特定群体的独特价值将依然不变。
2023,“跑”起来
经过三年努力,当前疫情政策的调整,为经济活动的复苏创造了条件。企业、投资人与人才们,都已经开始期待2023年的春天。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强调“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这“四个敢”,被看作是加快发展、刺激复苏的信号。这也有了文章开头,多地出海抢订单,或举行全球招商大会抢市场的一幕。
与此同时,伴随着积极信号的传递,信心的回升,国门的“重新开放”,人才流动的“枷锁”也在被打破。跨国、跨行业的流动以各种形式正在升温。在回暖的经济之下,人才们也开始为新的机遇起跑、竞争。
回顾开篇的问题,当新的“比赛”开始,人们应如何重新看待逐渐恢复的国际间桥梁,并从中抓住机会?
对于企业而言,依托于一个更国际化的平台,将帮助他们更顺畅地走上能力出海的道路;而人才,也需要站在一个更广阔视野的平台之上,去寻找更适合自己、更优质的机会。主动或被动“蛰伏”已久的人们,正急迫需要全球视角的洞察指导,重新跟进和抓住最新的趋势,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战略转型后的领英,仍在不断尝试去满足这些诉求。一年以来,领英中国的产品和团队,几乎与行业环境一同经历迭代与震荡。如今,伴随国内防疫政策调整,不确定性看似减少。但这家公司与每个人一起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快速奔跑的世界。全球经贸形势的不断演进,让人无法预测下一次“黑天鹅”;而自动化、智能化的加速变革,也几乎以天为单位地在重塑生活的每个角落。
“这是一种催人往前跑的感觉。”陆坚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Kevin、Tracy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