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不断壮大,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
金秋10月,上游新闻推出特别策划《十年十人十城》报道,讲述一带一路十年精彩故事,见证这条发展之路、共享之路、友谊之路、繁荣之路。
钢铁驼队,汽笛阵阵,向海而生,商船往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10年间,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化成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路繁花一路歌。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合作文件。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地处西南内陆腹地的重庆,也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建设升级,从曾经的开放末梢跻身开放前沿。
四向物流大通道齐发
山高水远,从前是重庆发展的自然障碍,与靠海沿边地区相比,内陆货物出口,往往只能经长江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现在却是重庆发展的天然优势,向海而生的开放模式正在向陆海共生开放格局转变,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沿着国际化大通道重新布局。
重庆团结村站,一带一路的重要地标。2011年3月,首趟中欧班列在此始发。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约16天,将重庆这一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与欧洲的时空距离,整整缩短了近1个月。2023年6月8日,重庆在中国率先打通了直达马来西亚的铁铁联运通道;8月初,中欧班列首趟中塔公路班车经喀什中转顺利运抵杜尚别门点,标志着重庆顺利打通中塔公路联运通道十年间,中欧班列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渝新欧国际班列已累计发运1.5万列,运输货值5000亿元。
重庆现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时间最早、运输货值最高、辐射范围最广、带动产业最强的城市。
2017年,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试运行班列开行,这条线路后来就成了大名鼎鼎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团结村站也是其首趟的始发站。
在重庆的带动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了多方共建机制,发展迅速。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成为牵头人。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了13+2的共建格局。
从一个点一条线到一张网,曾经的货运小站,蜕变成现在的大道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正逐步成为一带一路上一条陆海双向开放的金色纽带。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说,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中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服务一带一路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部署。
如今,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在重庆交汇,助推重庆崛起为内陆开放高地 向东,货物经长江黄金水道抵达东部沿海港口,再通达世界各国;向西,中欧班列可直达欧洲多国;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全国18个省区市61个城市124个站点,目的地已覆盖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5个港口;向北,渝满俄班列北上穿越西伯利亚,直达莫斯科,开行频次不断加密。
通道不断生长,重庆正以四通八达的筋骨,加快拥抱世界。
开放平台功能集聚助力发展
目前,开放平台已经成为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池制造商,新普科技伴随着6家全球知名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先后落户重庆自贸试验区。在该公司进出口部总经理张国勇看来,重庆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链,而且处于自贸试验区,企业物流运输、报关通关更加高效,发展潜力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挂牌6年,重庆自贸试验区成为重庆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数据显示,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以全市1.46‰的面积,集聚全市超过1/4的进出口企业、近1/2的实际使用外资、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培育重点制度创新成果118项。
截至2023年6月,重庆自贸试验区累计注册企业超19万户。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和45个百分点。
不仅仅是自贸试验区,在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方面,近8年时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断深入实施,不仅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四大重点领域取得成效,还拓展了农业、文旅、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正成为一带一路的一张金名片。8年时间里,两地围绕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领域,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256个、总金额252.77亿美元;金融服务项目251个、金额304亿美元。
放眼重庆,十年来,以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代表的各大开放平台,立足自身功能定位,通过示范与创新,不断提升能级,推动着重庆开放功能的优化完善,也加速着重庆融入一带一路的步伐。
通道经济转向产业经济
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重庆已有很多产业与之绑定,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赛力斯是最先尝到甜头的重庆民企。今年1月,赛力斯汽车旗下新能源战略车型SERES 5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并与20余家合作伙伴完成签约,新车订单超过2万辆,这也是2023年中国车企海外发布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随后,它又登上了西部陆海新通道首班铁海联运专列。
运输时长和成本都大幅下降。赛力斯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出口到印尼工厂的散件,传统的江海联运需要30天,现在仅需18天,南美市场整车运输由原来的滚装模式转变为集装箱模式,不仅解决了舱位紧,时间也节约了1020天。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从2019年每年200箱左右,到2022年每年将近5000箱,短短的四年之内增长了25倍。赛力斯旗下产品已成功进入法国、德国、意大利等70多个国家市场,出口车型从最初的燃油商用车到目前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不断迭代升级,迈向高端。出口单价由5000美元提升到了最高超过4万美元。
整体来看,汽车类产品正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值最高、数量最多的产品之一。刘玮表示。
不只是汽车,涪陵榨菜、永川豆豉、合川桃片等特色产品,有的已成为当地新的外贸增长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物品类,从53种增长到948种。
总部在香港的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箱板原纸及纸浆生产商之一,在广东、江苏、重庆及东南亚等地均设有生产基地。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让重庆理文原材料进口时间缩短了15天左右。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有了最优的物流路径。香港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经纬表示。
如今,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累计通过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超7000标箱,已成为陆海新通道外贸进口货量最大的企业。
果园港在开行中欧班列以来,打通了与团结村中心站最后一公里,成功将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相融合,实现了国际水铁联运的无缝衔接。果园港逐渐从散杂货码头变身成为世界的中转站。
同样,依托于渝新欧大通道发展,重庆逐步形成品牌+代工+配套产业集群,催生了汽车、医药、国际邮件中心等多个开放口岸,加速了跨境电商、药品进口等业态发展,累计推动引进外商投资超千亿美元,促进重庆实现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重庆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发展报告》显示,在2022年重庆实现货物进出口8158.3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2%。当年度重庆进出口总额位列全国第11位、西部第2位,占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达21.1%。
去年,重庆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8家,实际使用外资18.57亿美元。重庆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4004家,较上年增长6.6%,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郭欣欣
编辑:朱亮责编:郎清湘,官毅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