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不断壮大,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
金秋10月,上游新闻推出特别策划《十年十人十城》报道,讲述一带一路十年精彩故事,见证这条发展之路、共享之路、友谊之路、繁荣之路。
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这是马可波罗笔下的泉州,古称刺桐城,在10一14世纪,是令无数外国商人向往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9月,上游新闻记者来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内珍藏的大量独特的海交文物、多元文化石刻、船模造型、民俗器物,无声却有力诉说着泉州民以海为耕,商凭海为市,爱拼敢赢的一个个故事。
也是在这里,记者邂逅了被称为超人的刘海翔,他生于斯长于斯,曾独自骑行250天,跨越15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行程共计12000公里。他又将踏上陆丝跨国西游之旅,走出去是我们泉州人的习惯,爱拼才会赢。
万里丝路走单骑
一个人,一辆单车,15个国家,28个省市,250天,12000多公里,这些数字串联在一起,就是刘海翔从2015年9月5日开始的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骑行。从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出发,途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沙特、阿联酋、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等15个国家。
刘海翔骑行之旅的想法是在读大学期间萌发的,课余时间他常常参加当地自行车协会的活动,进而爱上了自行车骑行。毕业后回到泉州,刘海翔组建车队,走遍了泉州的山山水水,后来又去了两次西藏。西藏、珠峰都骑过之后,我就构思环球骑行,之前都相当于做了准备,严格意义上说长期骑行对体能等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必须经过长期练习,还要学习如野外自救、救援等常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刘海翔的目光正放到海外。他从小生活在泉州古城,在家方圆10里内便有多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对海丝文化有特别的感情和向往。于是刘海翔穿着印有中国泉州的骑行服出发了。
我是留学生,加上泉州流行做外贸的大环境,所以用英语交流不是问题。在刘海翔看来,默默骑行就是环绕地球100圈都没有太大意义,交流是他骑行过程中最为享受的环节。我这是把泉州‘穿’在身上,让其他地方的人都知道泉州、了解泉州,展现我们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我也想借着机会,将更多的泉州形象、声音以及符号传递给外国友人们。
在这一路上,刘海翔在意大利的博物馆看到了马可波罗带到当地的泉州瓷器,发现很多泉州建筑风格和当地互相影响,比如骑楼、雕塑;也看到了很多像特步这样的泉州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还有很多外国人对他的骑行点赞,对正在使用的如手机、电器等中国品牌产品点赞
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这场骑行对我来说,因为热爱丝路文化,热爱骑行,热爱交流,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危险,我都是乐在其中。也经历了死里逃生,曾被大巴车追尾送医,但从未后悔。刘海翔说,探索文化是骑行路上的重要课题。一年下来,他要阅读几十本书籍,有时候旅途中也会带上几本打发时间。
把中国文化带向国外的同时,刘海翔也以各种方式让大家了解国外文化魅力。他曾是一名专业摄影师,他的包裹里装着总重数十公斤的相机、镜头、脚架、电脑和移动硬盘,以纪录下一路的影像。白天骑行,晚上刘海翔还要对见闻进行文字整理。
哪里都有家自人
在骑行过程中,从欧洲到非洲再到亚洲,刘海翔每到达一个城市,都会住进当地朋友家中。这些朋友有的是此前就认识的外国友人,也有当地华侨,还有朋友的朋友。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只要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泉州人的侨联组织,所以不管骑行到哪里,都有家自人。刘海翔说到这里,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公开资料显示,泉州作为全国著名侨乡,现有海外泉籍华侨华人950万人,占全国近1/6,占福建全省近2/3,主要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设区市重点侨乡位居第一。泉籍华侨华人90%以上集中在东南亚等地,其中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泉籍侨胞人数均超过百万。
近年来,泉州以文化为媒,通过在海外举办族谱展泉州花灯展亲情中华演出等活动,拉近了与海外侨胞的距离;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涵养侨力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据悉,该项目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尚属首创,众多海外侨胞前来访问交流。
在泉州侨联相关负责人看来,泉州市侨情具有四大特点:分布广泛,居住集中;实力较强,人才辈出;社团健全,影响力大;恋祖爱乡,回馈桑梓。
古城泉州十年新故事
刘海翔结束骑行后,整理并展出他在十五个国家摄影作品共43个主题,398张照片,在全国举办了40多场巡回展;受邀前往国内、省内多所学校、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举办了上百场讲座;2021年,他写了30多万字的《丝路东游记》。
刘海翔说讲好中国故事、泉州故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令他大为振奋的是,申遗成功后,泉州的故事不再是一个个多带带的点,各个世遗点之间息息相关,成为一个体系,形成完整的故事,在他看来,这正是当前讲述泉州故事的最大魅力。
2021年开始,刘海翔走遍泉州古城每一条大街小巷,对家乡的了解越深,对家乡历史文化也越发赞叹。如今,刘海翔在泉州闹市中开了润朴研学馆,将自己的海外见闻告诉孩子们,激发大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同时,将户外、考古等科目加入其中。
这10年,特别是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之后,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了起来,每个月刘海翔都要接待四方来客,带他们逛古城、品小吃、观非遗,看被誉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镇馆之宝、700多年历史的宋代古沉船。
古船见证沧海桑田,而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泉州港正发力打造海丝枢纽港口。记者从泉州海关处获悉,2023年1到8月,泉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042.4亿元,占泉州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6%,2013年以来泉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898.2亿元,其中出口7856.7亿元,进口5041.5亿元,十年来进出口年均增幅为6%。
泉州正积极拓展我国沿海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要港口航线,助力泉州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今年以来,泉州港已先后开通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3条外贸集装箱航线,累计已陆续开通一带一路外贸集装箱航线18条。
今年1-8月,泉州海关共监管外贸集装箱7.85万标箱,同比增长16.30%。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泉州港入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
泉州是国家规划的九大炼油基地之一。在泉州斗尾港区,2个30万吨原油码头10年来相继对外开放,今年3月份又有9个化工品泊位正式对外开放启用,两大炼化企业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能力已达2900万吨,为泉州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由阿联酋等共建国家进口的石化产品、纸浆等原材料,在泉州加工成鞋服等轻工产品后,又销往全球,助力泉州制造走向世界。10年来,泉州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年均增幅达15.2%。
作为晋江经验的发源地和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在泉州对外贸易中排头兵作用明显,2013年以来累计进出口7284.9亿元,占同期泉州对外贸易比重从37%提升至60%,处于全国领先位置。纺织服装、鞋靴、箱包、陶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抢眼,2013年以来分别累计出口4701.2亿元、1184.4亿元,十年来出口年均增幅达8.9%、24.5%。
数据显示,陆域面积仅649平方公里的晋江,拥有超9万家民营企业和51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拥有1个超3000亿、1个超1000亿、2个超500亿、2个超300亿的产业集群,享有中国鞋都世界夹克之都等美誉。
千年前东方第一大港泉州,陶瓷、丝绸、茶叶作为主要外销产品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涉重洋;如今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泉州人借力一带一路的发展,经济先行,文化搭桥,走出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
上游新闻记者 王凯
编辑:邹渝责编:郎清湘,李洋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