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鱼类寿命的第一个因素是生存环境。生存环境主要指水质、食物、安全这几个重要因素。生活在比较洁净水质中的鱼类其寿命肯定要比生活在污染水质中的鱼类寿命长。当然个别能适应污染水质的鱼类除外。大家经常可以看到,由于江河水质受到强烈污染导致河中鱼虾绝迹的例子。
同理,食物的多少也决定了鱼类的寿命长短。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没有足够的食物,可能很多鱼长不到成年就被饿死了,还奢谈什么长寿。
此外,鱼类生活的水域中有没有它们的天敌,天敌数量的多少等也是决定鱼类寿命的主要因此。人工饲养的鱼因为其生存的环境、食物、安全等条件全部优越于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鱼,因此,只要人类不主动捕捞,那么人工饲养的鱼,其寿命肯定远远超出那些生活在自然水体中的同类,就是这个道理。
影响鱼类寿命的第二个因素是体型。这个现象应该说是动物界比较常见,也比较正常。
动物界的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不说有句俗话叫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吗?说的就是动物界的食物链问题。这句话的意思翻译过来的就是体形大的吃体型小的,体型小的吃体型更小的。抛开别的不说,在动物界,谁的块头大,谁就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谁就能在生存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鱼类也是如此。往往体型越大的鱼类寿命就越长。比如丹麦格陵兰岛的睡鲨,其为其体型庞大,所以它们成了世界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寿命普遍超过了400岁。
道理也很简单,体型越大,就能抢到更多的食物,也能把更多的动物作为食物,同时其天敌也就更少,因此就能活得更长。
影响鱼类寿命的第三个因素是繁殖能力。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好理解,但实际上仔细观察一下动物界,凡是很能生的,一般都活不长;凡是不能生的,一般都活得比较长。人类也属于那种不太能生的,所以我们的寿命就比很多动物都要长得多。
繁殖能力强的动物,一般来说它们的生长发育期都比较短,为了在有限的生存期内繁衍更多的后代,所以它们一般都比较能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们的种群不会灭绝。反之,繁殖能力不强的动物,它们就转换另一种思路,那就是尽量让自己活得更长,以便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抚育后代,延续种群。鱼类同样如此,繁殖能力强的鱼类寿命就比繁殖能力弱的鱼类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