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加大对‘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目前,各地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
如何保证二十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问:二十项优化措施提出科学准确防控疫情。为什么有些地方还是层层加码?
答: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地方防控压力较大。为了尽快控制疫情,一些地方增加了病例。目前,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采取的防控措施不准确,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与国家政策不符;二是个别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方法单一,态度生硬,缺乏耐心,与群众沟通不畅;三是少数地方疫情相关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
要整治情况,地方党委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防控政策,加大通报和公开曝光力度。对于学校的随意停课、停工停产,也有擅自封锁交通、随意“沉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期不封、随意停诊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让各项工作做得更准更有温度。
问:确定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的依据是什么?高危区域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解封?
答:根据20条优化措施的要求,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工作场所和活动频繁、疫情扩散风险高的活动场所等区域列为高危区域。高风险区域一般以单位和建筑为单位划定,不能随意扩大范围。高风险区所在县的其他区域被指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第5天风险区人员全部完成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后,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应及时解封。
问:密切接触者的同住者在居家隔离期间应按照什么标准进行管理?
答:居家隔离人员的同住人或者陪同人员应当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管理要求。一是严格居家隔离期间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视;对确需外出就医的,向社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安排专车,做好个人防护,实行闭环管理。第二,尽量不要进入家中与世隔绝的人的房间,避免共用卫生间或生活用品。如有直接接触或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自我保护,及时洗手消毒。第三,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和有严重风险的人,不宜作为居家隔离人员的陪护。
问:很多疫区面临人员救援问题,给目的地带来防控压力。如何协调救助滞留人员,有效防止疫情外溢?
答: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各地有序梳理滞留人员。当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疫情发生地应制定专项救助方案,加强与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安排安全撤离。目的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收滞留人员的返回,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
一是对于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方,要切实承担起防止疫情外溢的首要责任,及时准确划定风险区域,尽快排查控制风险人员和风险点。对于非隔离、非管制人员,在离开出发地前要严格核对健康码、核酸检测等信息,杜绝车辆跨省载客非法营运。同时,加强与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及时推送溢出风险人员的相关信息。
二是对无疫情但溢出风险高的地区,要将关口前移,为流入人员提供“落地检查”服务。从疫情所在县区返回的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报告,社区要主动进行拖洗登记,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措施,每三天两次,间隔时间超过24小时。各地也可根据疫情输入风险研究结果,按相关要求对高危人员流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我们也呼吁各地更加关注高风险地区的回归者,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问:疫情防控政策近期会有调整吗?
答: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一直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知识,进行防控、研究、总结和调整。针对奥米克隆变异株的传播和致病性、重症率和死亡率等特点,包括世界疫情的变化,我们一直在研究并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