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之间围绕美国《通胀削减法》的争执仍没有平息迹象。正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12月1日继续对这一法案火力全开。尽管当天晚上他就要出席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首次国宴,仍通过美媒表达对这一法案的不满,称“美国的贸易补贴消除了与欧洲的公平竞争环境”。马克龙这番表态凸显,跨大西洋两岸的贸易摩擦已经到了“精心设计的国事访问”无法遮掩的程度。
12月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出席记者会。(图片来源:欧洲图片通讯社)
这是马克龙2017年就任法国总统以来第二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他也成为首位两次受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同时,这是拜登2021年就职以来首次主持国事访问,而12月1日举行的国宴更是2019年以来白宫首次举行国宴。可以说,马克龙此访对美法这对“古老的盟友”来说都具有特别意义。
然而,表面的热闹却难掩美法之间、乃至美欧之间的分歧与尴尬。马克龙11月30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与美国两党议员、商界领袖共进午餐时,就对美国《通胀削减法》表达不满。法国电视24台称,在这场餐会中,马克龙表示该法案“挑衅性极强”。这不是马克龙当天唯一一次对这个法案表示不满。他30日晚些时候在法国驻美大使馆发表演讲时表示,自己已经以“坦率和友好的态度”告知美国议员,“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德国之声网站12月1日刊文称,尽管拜登将法国称为“华盛顿最古老的盟友”,但马克龙仍警告称,《通胀削减法》“将令西方分裂”。
毫无疑问,美国这份打着“削减通胀”旗号,行“补贴政策”之实的法案,在跨大西洋贸易和外交关系中打入了极具破坏性的楔子。11月30日,在一篇题为《拜登的补贴政策更胜特朗普?欧盟:为什么最受伤的是我?》的报道中,德国之声网站称,由于该法案将为在美国建厂的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高额补贴和消费税收抵免,一家原本计划在德国设厂的瑞典企业表示“会优先考虑在美国的扩张”。法国实际上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彭博社援引法国政府的数据称,若这部法律按计划实施,法国将损失100亿欧元的投资、丢失近1万个工作机会。也因此,在法国和欧洲看来,这一法案实际上“削弱了美国的盟友”。
然而,对于马克龙等欧洲领导人的不断表态,白宫和国会山的表态都很强硬。美国总统拜登在12月1日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虽然表态会在具体政策上做出“调整”,称美国“从未打算排除与我们合作的人”,但“美国不会道歉”。民主党参议员罗登·怀恩称,两党议员没有兴趣重新讨论这一法案,“我们不会重新打开它的文本”;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成员、众议员丹·基尔迪还指责说,欧洲合作伙伴“长期以来一直在对其国内产业进行大量投资”。可以说,尽管美国政客可以笑眼盈盈地接待马克龙,甚至与他“称兄道弟”,但一旦涉及到美国自身利益,那就绝无松口的可能,拜登所谓的“价值观外交”也露出了“美国至上”的真面目。
不止经贸,跨大西洋两岸在能源、俄乌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乃至冲突。自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借地缘危机“割欧洲韭菜”的行为,就一直令大西洋对岸的盟友不满。比如,受俄乌冲突和全球供应链动荡的影响,过去几个月里国际能源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转,这对一直依赖进口能源的欧洲国家来说是一笔巨大负担。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企业借机赚了个盆满钵满。更令欧洲人气愤的是,美国还借机将欧洲的制造业产能“吸”向美国,引发了欧洲对于“欧洲产业空心化”的担忧。
再比如,面对俄乌冲突制造的地缘危机,包括德国等在内的欧洲国家不得不开始“强军备武”,提高军费预算。欧洲国家军费激增,无疑又给了美国军火商大发横财的机会。实际上,过去这几个月里,美国几大主要军火商就已经获得了巨大收益,甚至在美股年内陷入熊市的背景下,他们的股价仍表现亮眼:自今年年初以来,洛克希德的股价已上涨了36%。通用动力公司上涨了22%,雷神公司也攀升了12%。无怪乎,早在今年3月,就有美国军事观察人士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五角大楼、K街(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游说公司聚集地)、军工企业以及整个国会大厦内,都在悄悄地开香槟庆祝。”
归根结底,在美国眼里,包括法国在的欧洲国家从来都不是理应平等相待的“盟友”,而只是实现利益的“工具”。美国对待“最古老的盟友”尚且如此,所谓的“跨大西洋友谊”又能有多少真情实感呢?
(原标题:法国警告“西方分裂”,贸易争端加剧美欧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