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报道,历时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新华社12月5日晚发文称:“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奥米克隆病毒的致病性正在减弱,我们的应对能力正在增强。这为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召开专家共识会。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主任委员顾晓红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在这次会议上,她和十几位副主任委员达成共识,新冠肺炎要更名为新冠肺炎感染性疾病。
在防治方面,顾晓红认为,要注重中西医的配合,预防的思路要从被动检测转变为主动预防。在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可以服用中药汤剂或常见的中成药进行家庭治疗。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胸闷、胸痛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顾晓红
“新冠肺炎已经变异成另一种疾病”
顾晓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疾病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等。他也是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小组的专家。
“事实上,当新冠肺炎在2019年底出现时,用‘肺炎’这个词不是很准确。因为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得肺炎,可能会造成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经过这三年,从专家的角度来看,病毒已经变异成另一种疾病,很少引起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时传染性很强,我们称之为新冠肺炎传染病。”顾晓红说。
新冠肺炎突变株传播能力强,R0值超过10,即一个感染者在自然状态下可感染10人以上。目前北京流行的奥米克隆BF.7亚家族R0值可高达18.6。随着病例的不断增加,市民面临着感染的风险。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解读落实20条和第九版的防控方案,部分政策也在调整中。如何面对新冠肺炎不仅是一个健康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已达成共识,将新冠肺炎改为新冠肺炎传染病。之所以不叫‘新冠肺炎传染病’,是为了强调其传染性强。”顾晓红说,目前广东有专家提出将新冠肺炎病毒称为感冒,但“感冒”也没有强调传染性。突出传染性有助于提醒人们做好预防措施,因为有基础疾病的人也要注意防止感染发展成重症。
思想应从被动检测转向主动预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孙春兰12月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到,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具备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医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顾晓红认为,目前面对奥米克隆,中西医的配合应该是重点,未来应该更加重视。预防理念应从被动检测转变为主动预防。除了接种疫苗,中医将在预防、治疗和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预防的角度,《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气不可为’,意思是体内环境调整后,所有同族
这两周,北京中医药大学刚刚经历了一场疫情的“偶遇”。疫情发生后,新冠肺炎的中药预防方被用于预防。学校不是煎药,对于亲近的学生,连续三到五天,每天服用两次,效果不错。
由于奥米克隆菌株的传染性很强,现有的预防措施无法完全避免感染的风险。顾晓红说,一旦“被抓”,就不用太紧张。中西医都有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中医上,首先可以根据有无发热来分类。如果没有发烧,出现咽痛、干咳、全身酸涩、乏力等症状。可以用简单的药方,一般一天一药,服用三到五天就能有效缓解。她介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最近的疫情中,该药方的疗效得到了验证。
人们还可以服用金花清肝、银黄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我们自己感冒,经常不去医院。吃了几天药,现在也一样。”顾晓红说。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顾晓红说,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胸闷、胸痛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需要尽快到医院就医。如果有一些相关的不确定症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她特别提到,由于在奥米克隆感染后常见发热症状,感染者应该更多地选择自己的家庭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成人或儿童新冠肺炎感染后的发热症状,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处理,相比服用西药退烧药,可以达到治本的效果。
在日常护理方面,感染后待在家中期间,要注意与同住的人保持距离。最好一个人住一个房间,戴口罩,勤洗手,洗杯子、毛巾、衣服等。分开。屋内定期通风消毒,可以用化学消毒,也可以用中药消毒。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油炸、冷食。劳逸结合,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并适当运动。不熬夜,保证睡眠,放松心情,“淡定抗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