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号报道,钱启芳是北京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社区居民。12月1日晚,她居住的大楼三年来首次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半个月前,“二十条”措施发布后,全国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在有正面报道的居民区中,居民区不再是最小的封控单位,而是用单位和建筑物来代替。
现在根据最新通知,只需要对感染者的楼上楼下左右邻居进行封闭控制,这是一种叫做“十字花”的隔离方案;其余居民需要临时封存,24小时控制。期间居委会给大家发了抗原包,所有自测阴性解除封控。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在北京部分社区,判定为“十字花科花”的密切接触人群可不再转运进行集中隔离,部分社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阳性患者也可选择居家隔离;在一些社区,基层管理人员表示,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感染者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留在家中。
在许多地区或国家,对轻度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家庭健康监测和康复是确保医疗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措施。
不过,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卢纪萌在《中国新闻周刊》接受采访时强调,感染者留在家中并不简单。考验社区医疗服务可及性、患者分流转运、医疗资源配置等一系列能力。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额外的伤害甚至死亡。
9月1日,黑龙江哈尔滨某小区,工作人员为不同楼的居民检测核酸。图/人民视觉
在家的孤立和扩张:
从密切接触者到一些感染者
隔离区范围的划定一直是疫情中非常重要的决策,因为它在疫情外溢的风险控制和有限医疗资源的分配之间寻求平衡。
“20条”后,纳入居家隔离的人群范围逐渐扩大。11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根据这两个指南,密切接触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人员和出入境人员、高危区域的溢出人员以及其他被专业人员评估为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应当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据了解,在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很多社区,孕妇、照顾孩子的家长、不想集中隔离的轻度感染者等。如果社区判断其居住环境符合隔离场所标准,与居民沟通后可以在家隔离。
12月2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当《中国新闻周刊》询问感染者是否按照最新规定进行居家隔离或转运时,社区防疫人员表示,“本着自愿的原则,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关于居家隔离的具体条件,对方回复说家里至少要保证有单间和独立卫生间,最好是一个人住。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是参加11月30日国家卫计委座谈会的八位专家之一。他在12月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收容所医院的医疗资源很容易就能达到极限。此时,对轻度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居家隔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必须做;如果今后疫情进一步发展,规模更大,需要对轻度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居家隔离。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病毒学家及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东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二月初至四月香港第五波疫情蔓延期间,起初特区政府容许受感染人士被隔离
其中,“感觉不适”者可约见医生或预约远程医生会诊等。“评估后感觉良好或症状较轻”者适合以下方案:需要自我隔离3天,然后根据接种疫苗情况和年龄达到一定要求后再恢复活动。疫苗接种率高,新加坡新增感染者绝大多数属于第二种情况。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蒋在《中国新闻周刊》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越来越成为一种在医学上被称为“条件性疾病”的病毒。也就是说,它在大部分人体内引起的感染会是暂时的,对身体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只有当感染者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以及老人和其他人被感染时,才可能引起某些症状或更严重的症状。
卢指出,新冠肺炎的致病性因人而异,关键是有没有接种疫苗,以及你的情况如何。从新加坡、德国等地的情况来看,疫苗接种是居家隔离方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是疫情影响期间大多数人在家安全隔离而不住院的关键措施。
一名22岁的中国留英学生10月8日抗原检测呈阳性,随后在家中被隔离。三天后抗原转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已经在中国接种了三针新冠肺炎疫苗。感染后第一天晚上发烧,头晕,发冷,喉咙痛,吃了两片退烧药后开始大量出汗。第二天退烧了,但还是很虚弱,还伴有喉咙痛,开始咳嗽,持续了两天;第四天开始好转,疼痛减轻,但还是咳嗽,四五天基本恢复。
12月3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毅通报,本轮疫情以来,广州市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16.71万例,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1736例,占1.04%,均为无症状或轻症患者。
目前,中国为3-17岁的儿童提供基本疫苗接种,但在新冠肺炎,3岁以下的儿童不接种疫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和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许仪表示,儿童属于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但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一方面,感染新冠肺炎的患儿临床症状较轻,3~5天即可痊愈。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腹泻、呕吐,出现肺炎和重症的概率低于成人。另一方面,婴幼儿活动范围小,暴露风险小。
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10月21日在其网站上更新的科普文章也指出,尽管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可能性与成人一样大,但儿童患重病的可能性低于成人。2021年8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由于儿童的鼻腔上皮和免疫细胞对检测病毒的准备更充分,因此儿童比成人具有更强的早期免疫反应,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儿童感染后患重症的风险更低。
11月27日,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科主任医师董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大多数人愿意在家观察。但同一小区内有老人、病人或即将考试、有重要工作要处理的居民,可能对此持不同看法。如果能准确,一家一人一策,阳性者居家隔离可以考虑。
9月2日,四川成都全员核酸检测期间,某小区居民在阳台休息。图/人民视觉
个人应该做哪些准备?
如果你住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金东燕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有一个多带带的房间和浴室。如果没有多带带的卫生间,感染者使用后立即倒消毒液,也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按照官方《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的说法,居家隔离期间要保持家中通风;将桌子和凳子放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外,作为非接触传播的交汇点
南北通透的房间最理想。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生物气溶胶实验室负责人应《中国新闻周刊》告诉生茂,厕所是防控的一个重点。因为感染者一般在如厕时会摘下口罩做一些清洁活动,排出病毒,所以感染者如厕后最好进行消毒。
在个人准备方面,姜特别强调,发烧是感染后短时间内最常见的症状。因此,他建议储备退烧药等非处方药,让轻度或无症状感染者自行康复,无需去医院。广医党委书记、传染病专家唐小平指出,市民如果想在家里储备药品,可以按照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来准备。
鉴于大多数人感染新冠肺炎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可以服用一些解热药物,如乐松、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等,还有少部分患者咳嗽时间略长,也可以考虑口服一些止咳药物。
12月1日起,广州市民到药店购药,包括《疫情期间需登记报告药品目录》范围内的37种药品,不再查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许多城市还放宽了“四种药物”的采购政策,即解热、镇咳、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北京12月3日起,市民在本市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药店购买“四种药品”不再需要实名登记。
根据官方11月19日发布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不孤独的人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尽量限制在隔离室,其他人不得进入隔离室。离开隔离室时戴口罩,必须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如果家里的医学观察人员是哺乳期的母亲,可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婴儿。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下口罩等时要洗手或消毒。保持家中通风。
此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应注意个人使用物品和接触过的家居物品表面的消毒。比如日常使用中可能接触到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开关、热水壶、马桶等。应先用含有效氯250 mg/L ~ 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再用清水冲洗,每天至少一次。
在家庭成员中,感染者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居家隔离。例如,根据香港的规定,家庭成员包括5岁以下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怀孕28周以上的孕妇、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等。如果无法进行健康监测,或者当症状恶化时无法寻求医疗服务,则不建议进行家庭隔离。根据新加坡最新规定,80岁及以上部分接种或未接种疫苗者;3个月以下的儿童;36周及以上的孕妇;患有妊娠并发症或疾病(如癌症和免疫力低下)的孕妇不包括在家庭康复计划中。
冯子健建议,如果家庭成员多,生活条件差,可以选择集中隔离,特别是对那些高危的家庭成员,比如老人、严重慢性病患者,以及一些没有接种过疫苗、接种量不够的成员。这种情况下,还是去集中隔离点或者医院比较好,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家属。
最新的科学知识是划分人群风险的关键依据。根据病毒和流行病学的最新科学进展,新加坡卫生部门不断动态调整居家康复的类别。最初,新加坡的家庭康复计划仅限于50岁以下已完成两次疫苗接种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无症状或轻微的5岁以上儿童
在家庭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居家隔离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根据建筑物的特点确定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科主任医师董力曾建议,需要由专业人士对社区环境和家庭的通风排水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现实情况是没有可靠的评估方法,很多小区做不到这一点。
北京市房山区某小区,11月21日出现一名感染者。有居民反映,由于医院容量有限,社区工作人员没有集中转运隔离感染者,导致社区出现两起感染者病例,封闭控制时间延长,引起居民不满。有小区居民认为“确诊的人不会被带走,上下共用水路的人可能会被感染。”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在11月开始的这一轮北京疫情中,近期,多个社区的围堵控制措施进一步缩小,采取了“十字花”隔离方案。11月30日,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街道紫芳苑小区的一张通知上写着:根据最新政策调整,确诊病例所在楼层只封控一户和上下两层各一户,上下两层其他住户立即解封。
之所以采取这种隔离方案,有公共卫生专家指出,是因为同一楼层的居民同时存在重叠的可能,同一列的居民共用下水道和烟道,也可能造成传播的风险。新冠肺炎的气溶胶扩散是此次扩散风险的背后原因。
对新冠肺炎气溶胶传播的担忧也是许多人反对邻居家庭隔离诊断的重要原因之一。2021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气溶胶可以携带新冠肺炎,它悬浮在空气中,可以随空气流动到一米以外。
不过,室内空气和流体力学专家、港大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玉国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即使部分住宅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的排气管,但排气管造成的社区气溶胶传播并未得到证实。在香港,金东彦指出,事实上,只有少数特殊和老式的建筑结构被证明存在上下两层传播病毒的风险。比如粪渠和地漏进风口是同一个渠道。
多位关注气溶胶传播的学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普通家庭的厕所出水口是独立的,但污水管是连通的,可能会造成垂直传播的风险。所以居民要尽量保证卫生间地漏的水封。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疫情期间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标准》,指出在建筑物的排水系统中,U型管具有水封作用,应加强对卫生间地漏等U型管水封的检查。缺水时,打开洗脸盆的水龙头放水5 ~10秒,注满U型管的水封,在地漏处加一瓶矿泉水。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是U型管水封不全,也需要补水到地漏。
并非所有的住宅建筑都面临同样的风险,“十字花”式的住宅隔离不够准确。生茂应该指出,具体而言,家庭之间的传播风险与建筑结构、气流方向、通风状况等有关。如果空气不分散,就形成了类似“隧道”的气流,朝一个方向流动,就可能造成感染。其实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点燃一支烟。如果邻居能闻到,那么这种传播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如果你住的楼里有感染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曾经说过,elev的通风
如果有感染者所在的楼,其他居民需要在家观察吗?如果一栋楼内不断出现感染者,如何确定解封时间?12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按照目前的防控方案,如果该楼出现重复阳性,意味着存在持续的社区传播风险。这种情况不符合解封条件,确实有可能延长封控时间。但只要符合解封条件,就要及时解封。
如果把阳性家孤立起来,上面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搞清楚。但是,金东延强调,不要为了封而封。事实上,如果一个社区没有发生“超级传播者”事件,就不必随意扩大自己家的范围,可以要求与感染者共同生活的人留在家里。
在姜看来,的防控策略进一步调整后,许多问题不能再按目前的思路来考虑了。当核酸检测减少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感到不舒服的人可能会自愿进行抗原检测。就像没有社区知道谁得了流感一样,到时候很多感染都会发生。自测阳性的人会按照指引在家隔离或者去医院治疗,但不会影响他所在社区其他人的生活。
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衔接的检验
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卢纪萌说,在德国,起初,新冠肺炎的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都要求居家隔离。后来随着疫苗的推广和公共卫生管理压力的激增,不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只有被感染的人才需要隔离。从德国的经验来看,如果中国真的想让感染者在家住,鲁指出,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与医疗体系的协调非常重要。
在中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实际上所有的感染者,包括密切接触者,甚至第二密切接触者,都被“抓”到了他们的医疗中,也就是说,他们属于公共卫生管理。在卢看来,现在缩小接受集中隔离治疗的人群范围是合理的,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对于的感染者分级诊疗管理应该怎么做?
“不要认为新冠肺炎现在很致病。感染者只需要康复,在家隔离。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不能只靠民众的自我管理。这背后需要一整套管理制度的设计,比如感染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就医,如何及时到相应的医疗机构。
从国内媒体报道中,他看到有专家建议,如果家里被隔离,家里可以自带血氧仪。但其实没有多少人会真的去看血氧指数,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烧有多高,需要去看医生.其实这些问题都需要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参与。
在实施感染者居家隔离的国家或地区,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可及的医疗服务网络。比如在新加坡,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居家康复患者如果在隔离期间病情加重,需要医疗服务,可以联系当局指定的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他们也可以联系他们的家庭医生。在德国,卢介绍,长期以来,对民众的轻症和慢性病的管理,使德国拥有了比较强大的社区医生体系,在疫情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些社区医生可以帮助判断感染者的病情是否需要治疗。
香港的“安居抗疫”计划也考虑到了居家型感染者病情加重时的预案。如果家中有感染者,尤其是属于高危人群的感染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轻微症状。他可以预约确诊个案的指定诊所;如果感染者服用退烧药后两天以上仍有38.5以上的发热,且体温在35以下,则出现抽搐、呼吸困难或b
在大量患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果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隔离在家,冯子健在日前接受采访时也提到,通过热线或网络视频系统或移动上门模式提供临床咨询、评估、分诊和转诊服务,做好与医疗机构的转诊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12月3日,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根据近期北京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北京医学会近日在北京新冠肺炎推出在线医生咨询平台,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防疫知识和医疗专业指导。这个平台涉及的专家包括呼吸科、感染科、老年病科、儿科、全科等8个专科。
居家隔离不仅需要居住者的环境和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也挑战着社区的服务能力。根据上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居家隔离期间,社区需要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登记,定期抽查,并确保核酸检测、环境清洁、上门送检、心理援助等服务。如果把感染者在家隔离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所有这些来自毛细血管末端的挑战,都将考验政府的应急协调和统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