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继市场上连花清瘟、布洛芬等药品涨价缺货后,连日来,抗原检测试剂盒、力拓也在部分药店和电商平台出现断货。
今天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所有人员可以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随时进行自身抗原检测。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的人群,可以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通过实地走访和采访,CBN记者了解到,抗原检测试剂盒、布洛芬等相关产品在多个互联网健康平台上的销量近期猛增。万泰生物等相关行业公司表示,目前市场对新冠肺炎抗原试剂需求很大,公司正在加紧生产。
销量飙升的自测盒部分缺货。
医生App数据显示,自测盒子日均销量比11月增长了400多倍。布洛芬、阿莫西林、泰诺、头孢菌素等常用药物关键词的搜索量。in App本周开始明显增长。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例,这个词在12月6日的搜索量比11月底增长了8倍左右,布洛芬的搜索量增长了4倍。丁香医生旗下的健康门店丁香之家的销售数据显示,12月6日抗疫产品销售额比11月底增长了近10倍,其中口罩和抗原检测占比近一半,维生素C和消毒产品销售额也有小幅增长。
京东健康数据显示,11月28日-12月4日抗原检测试剂盒成交额较上周增长344%。网上销售增长明显的药品主要有感冒药、退烧、止咳、抗菌、消炎药。这些药品最近7天的成交额比10月份增长了18倍,成交金额居前6位的药品分别是连花清瘟胶囊、感冒灵颗粒、蒲地蓝消炎片、复方氨酚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对乙酰氨基酚。
随着销量的快速增长,自测盒供不应求,部分药店和电商平台缺货。
住在重庆市中心的赵哲告诉记者:“上周日,我们的大楼可以自由出入。那天深夜,我和朋友出去买抗原试剂。我刚走到一家药店,在那里买了抗原。不过当时药店剩下的抗原不多了,单价4.9元。买了将近10个抗原。我们小区已经开始购买抗原试剂,口罩等。团购抗原价格3.5元/个。”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今天随机走访多家药店后发现,很多药店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甚至华清文、布洛芬都断货了,就连嘟嘟神等商品也断货了。“我们现在正在申请抗原检测试剂盒和实力延伸,但可能拿不到货,比如抗原检测试剂盒。其实我们早就进不了货了。”还有其他药房工作人员的反馈。目前还有几个自测盒,但是卖完了估计很难补货。
北京中关村一家药店的药剂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还没有自测盒,不清楚以后什么时候能有。北京另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没有试剂盒销售,公司配送不畅。
网上订购不送货?
在电商平台上,CBN记者看到flowflex和乐普医疗在JD.COM的自营旗舰店、新冠肺炎抗原检测试剂盒均有销售。在拜耳位于JD.COM的健康消费品自营官方旗舰店,都德申目前显示缺货。
网上很难买到自测盒,所以很多消费者转向网上。第一财经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看到,20套的价格大多在70元~ 100元左右,但购买后发货并不理想。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在12月4日下单购买了该套装,但12月8日仍未发货,电商客服解释主要与th有关
陈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不仅药盒不发货,网上购买的连花清瘟和布洛芬的发货时间也差很多。11月18日下的最长的订单还没发货,但是不敢退款。“网店给的答复是订单太多,物流紧张,仓库之前没有发货。”
还有消费者的反馈。今天网上订了几单抗病毒口服液,秦岚,甘草片,订单取消了。
企业加紧生产,规范价格。
面对自测盒等相关商品的短缺,一些相关企业正在想办法应对。
京东健康表示,目前,京东健康正在与抗原试剂盒厂商合作,通过建设专用产品线和动员上下游供应链,积极保障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稳定供应。
关于抗原检测,《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报道,a股至少有8家上市公司在中报中公布了抗原试剂在新冠肺炎的销售情况。其中,受益于新冠肺炎抗原试剂销量大增的企业有五家,分别是九安医疗、诺和信、万福生物、万泰生物和明德生物。例如,九安医疗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高达232.67亿元和152.44亿元,主要由新冠肺炎地区的抗原和试剂产品销售贡献。
万泰今日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市场对新冠肺炎抗原试剂的需求很大,公司正在加紧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万福生物董秘胡红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公司将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服务疫情防控需求。
然而,在销量增加的同时,一些商家开始提高热销药品的价格。比如《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联华清瘟线上线下差价可达50元。京东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JD.COM大药房专门制定了仓库保障应急预案,迅速调动上下游供应链,实时监控销售数据,全力确保药品“持续供应、不涨价”;在广大药企和医药品牌的共同努力下,JD.COM大药房自营的呼吸药、感冒药、止痛药、消化药等抗疫相关药品数量超过1亿盒,包括自营药品仓库储备和在途订单,均坚持“不涨价”,全部通过JD.COM大药房自营门店低价销售。
也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很多渠道需要先解决货源问题,缺货问题比较关键,不涉及价格管控。
很多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药品涨价的问题。12月5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医疗药品及用品价格行为警示:不得借疫情防控之机大幅提高医疗药品及用品销售价格,经营者应严格将购销差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散布涨价谣言;违者最高可罚款500万元。12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提示,提醒经营者不得囤积、编造、传播涨价信息或哄抬粮油、肉、蛋、菜、奶、口罩、抗病毒药物、消毒灭菌用品、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等民生商品价格。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也发文称,市民朋友一旦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可拨打热线进行投诉举报。12月8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微信公众号发文称,面对药价上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一定会严厉打击药品囤积行为。最近,许多专业人士也在呼吁公众理性购买药品,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