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新冠阳性感染者最突出的症状之一。针对发热的分类及治疗,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付桂玲从中医角度解答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
发烧从中医角度如何理解?
付桂玲:中医学认为发热是邪气与正气相抗争的反应,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谓之“身热”。发热时,病位有热在体表、热入里、热在半表半里,以及三焦、气分、营分、 血分、脏腑等区别和不同。
中医将发热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付桂玲:中医把发热分成多种类型。从发热的病因上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种。从发热的方式上,可以分为急性发热和慢性发热两种。从体温的高低上,可分为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四种类型。从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的感觉上,可以分为恶寒发热、但热不寒、微热、寒热往来。
具体来说,恶寒发热是指恶寒怕冷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典型症状。但热不寒是指单发热不恶寒,是里热的特征。微热是指体温轻微升高或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只是身体局部比如头部或者手脚心热。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热在半表半里证的特征。
发热由哪些原因导致?
付桂玲:发热原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原因。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的原因,一部分与外感的风寒、风热、风燥等“六淫”有关,外邪会侵袭人体,导致身体出现发热、头疼、鼻塞、流鼻涕、脉搏微弱等症状。另一部分属于疫疠发热,如新冠病毒感染。新冠肺炎的首发症状即为发热,其发热的特点是因患者体质的强弱和免疫力的高低,以及病毒载量的多少而有所差异,有的人处于免疫力与病毒抗争阶段时恶寒发热明显;有的人免疫力很强,病毒载量也高,二者抗争剧烈时则表现为高热;有的人体质弱、免疫力低,无力与病毒搏斗,则表现为低热等。
内伤发热通常是由于毒邪(炎症、癌肿等刺激)、饮食劳倦(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或七情变化而导致的体内阴阳失调导致的。内伤疾病患者的发热特点多为低热,午后和夜间发热明显,伴有头晕、手足心热、自汗、盗汗等症状。此外,其他如药物中毒也可以引起发热,还有一些是不明原因导致的发热。
从中医角度看,发热如何防治?
付桂玲:一是非药物的物理疗法。除了常用热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腹股沟等进行物理降温外,通过针灸和耳穴压豆以及推拿、按摩等方法都可以退热。另外,按压退热穴位也有效果。
常见的退热穴有合谷穴,又称为虎口穴,在大拇指和食指的的中间的虎口处,此穴有止痛、清热解表的功能,轻揉几分钟可以有效的缓解感冒发热。曲池穴,位于人体肘部,弯屈肘部成直角,在弯屈处中点的位置。此穴有疏风清热、清泻阳明的功能。轻揉1-2分钟,可以缓解发烧症状的功效。
其他的退热穴还包括大椎穴、涌泉穴、十宣穴、曲池穴等,这些穴位都能够帮助退热。如果有鼻涕,鼻塞不通的情况,还可以按揉迎香穴。
需要提醒的是,推拿只是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适用于轻度发热,如果存在中重度的发热,还是应以药物降温退热治疗为主。
二是中药治疗,分类证治。不同原因导致的发热,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现例举几个常见的发热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方药也是当前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首选处方:
恶寒发热类型中的风寒束表证(也叫表寒证):常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出,头身关节疼痛,口不渴,小便清白,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常浮。治法是辛温解表,常用经方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
风热袭卫证(也叫表热证):主要表现发热畏寒,微汗,口干喜饮,头或痛,咽干,小便淡黄,大便或干;舌尖边红、苔薄白干或少黄苔,脉应浮数。治法是辛凉解表,常用经典方银翘散加减治疗。
气分热类型中的肺热壅盛证: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38.5度以上,咳嗽,痰黄,喘促或汗出,口渴喜凉饮,小便黄少,大便或干,舌淡红或红、苔黄干,脉多滑数。治法是清热宣肺,治疗选经方麻杏石甘汤加减。当下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常用药连花清瘟和金花清感等中成药以及新冠防治诊疗方案中的清肺排毒汤等等一些药大都是以上经方加减变化而来。
孩子发热采用中医疗法怎么治疗?
付桂玲:当孩子发热时可以给孩子吃些中成药,常用的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清热宁或者是小儿柴桂退烧颗粒等,同时多给孩子喝白开水。或者采用中医推拿疗法来物理降温,可以给孩子按揉按揉太阳穴,三关穴,搓揉搓揉手心,脚心,另外,还可以给孩子捏捏脊,都可以起到温经结表、祛风散热的作用。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出现高热,建议喝些羚羊角口服液,以防止出现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