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河北保定,市民排队取奶。越洋照片/照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消息,经过多日的挣扎,卖臭豆腐的53岁的刘慧芳戴上了两层蓝色口罩,最终决定离开这个摊位。
那是12月10日下午,保定很多家庭还在“发烧发烧”。她的亲戚也加入了发烧患者的行列,但她本人没有任何症状。“听说出来的人多了。”她提高声音说:“你不能就这样呆在那里。不赚,一分钱也拿不到。”
她带着货去了以前周末常去的瀑布水库,这是保定新的旅游目的地。人多的时候,就像集市一样热闹。现在是周末,参观的人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无论她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咳嗽声。“出来之前都快‘晴’了。”她说,半天,她只卖了几百块钱,还没赶上平时的一半日子。
这个拥有1000万人口的首都城市还没有完全恢复往日的繁荣。反正这片土地上的日常生活秩序正在重建,但重建还需要时间。
繁忙的早市里,卖菜的和卖烟的一起出现;路上,高峰时段开始堵车,红色的尾灯照在街上;虽然驴肉店里的客流量不如过去,但也让老板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经过医院的阵痛,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已经回到岗位,日常医疗秩序正在恢复。
然而,医院正面临着新的危机。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导致基础疾病加重,正涌入医院。门诊和住院压力快速增加,出现了医疗挤兑。
在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后,传染病专家的共识是,中国即将经历感染高峰。在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看来,第一波大规模疫情的到来时间与不同地区的政策调整模式、调整前的感染人数、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保定已经经历感染高峰的时候,很多地区才刚刚起步。
对保定来说,它可能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首批经历感染高峰并恢复日常生活的城市之一。对于其他尚未经历感染高峰的城市来说,保定在“放开”后所经历的,可能是他们也将经历——医院迎接新危机的阵痛,居民会主动保持沉默,慢慢恢复日常。
12月10日,河北保定,保定站西广场前行人稀少。越洋照片/照片
痛苦的前奏
现在很难追溯清楚保定这次疫情的起点。
根据官方公布的感染者数据,疫情始于11月初,各区县出现零星感染者。同时也继续面临石家庄和北京疫情的双面夹击。
起初对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有限,保定一直处于“正常管理”状态。人们照常吃饭、旅游、上班。医护人员加了核酸采样的任务,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
“最早一周一次,然后一周两次,然后三次。”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回忆说,“那就天天做。”
在某医院,院内感染的情况从11月初就悄然出现了。这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冯小妹告诉记者,11月初,第一个感染者是市里调过来做核酸采样的护士,随后部分病房开始出现个别医护、患者或陪护人员的阳性病例。
11月11日,国家出台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停止“任意封控”,停止判定密切接触者,将密切接触者控制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但11月下旬,保定新增感染人数开始上升。11月24日,保定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4人。从这一天起,保定主城区开始了为期5天的“居家健康管理”和全员核酸筛查。
莲池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白天忙着测核酸,晚上追着太阳发抗原。他所在的小区常住人口400多人,工作人员只有5个。有时他晚上12点就能下班,有时需要通宵查“20混1”混合管阳性。“最多一天确诊20多个阳性病例”。很多小区都在忙着追太阳。
五天家政结束,所有员工核酸注销。本来人们可以出去自由活动,但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出去。保定人开始进入“自愿沉默”和“在家自愈”的状态,街上空无一人。
如果你在这个城市,你会发现小区是允许进出的,但是居民不出来;酒店空旷无人;商场开门了,但是顾客很少。
一家超市的网上订单比平时增加了10倍左右,一家驴肉火烧店的老板也发现网上订单比平时多了很多。只是外卖平台上骑手运力不足,部分市民的快递已经无法收货。
一些人认为它类似于感冒,而另一些人认为它比普通感冒更严重,更不舒服。有的人高烧40,头痛欲裂,喉咙痛如刀割,嗅觉失灵,上吐下泻,乏力,有的人去医院就医。
那段时间,有人给家人准备了1000多元的药,有人在药店外的寒风中排队买药。不少药店的连花清瘟胶囊和抗原检测试剂被抢光,等待补货,部分药店伺机捆绑销售。
12月10日,河北保定,一家药店的货架上。越洋照片/照片
后来,保定公布了主城区1296家药店的名单、地址和联系电话,将全市4800家药店纳入5543个社区和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保障群众用药需求。
“那段时间特别阳光,候车亭都满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感受是,11月底到12月初,保定进入疫情发展最快的时期。他在11月28日也被感染,开始呆在家里,直到痊愈。很多密切接触者,甚至有发热症状、自测抗原阳性的感染者,都不再运送到隔离点或收容医院。
当时国家还没有出台“新国十条”,没有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和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轻症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但“逐步放开”的信号已经越来越明显。
11月30日下午,广州多个区宣布解除所有临时管制区域,但广州疫情仍在高位运行。
当时保定已经面临第一次疫情的冲击。
12月10日,河北保定,刚刚下救护车的患者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本部急诊室。越洋照片/照片
第一波冲击
11月底,保定的医闹感染开始遍地开花。到12月10日,冯小妹医院近三分之二的医疗感染,“各科室一半或只有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上班”。
据记者了解,在保定,私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医务人员的感染。那段时间,在第一次疫情的冲击下,保定的医疗系统也受到了创伤,正常的医疗秩序受到了挑战。
"白沟这次从1号开始大范围感染,估计有30% . "保定白沟镇一家诊所的医生姜告诉记者,也是在那天,他的诊所按照上级要求,在关闭一个半月后重新开业。“有些发热病人已经否认自己被感染了,只是称之为感冒,每天都有十几二十人。”
“我心照不宣的吃了一些药,最常开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片,一片一毛钱,一次两片。”蒋说:“3号嗓子有点疼,4号烧到39.5度。诊所关闭了一天,两次抗议
“病人一开始问我能不能进去,我说可以。我一看到他们的病,就说我也是阳性,大家都放心了,欣然接受。”江告诉记者,自12月11日以来,客流已趋于正常,“回到了一个没有流感的冬季流”。
在冯小妹看来,这种私人诊所缓冲了大量有医疗需求的发热患者对大医院的冲击。“他也有一定的治疗新冠肺炎的能力,因为大多数症状都很常见。开点药没问题。其实他不需要去医院。”
据姜介绍,像这样的诊所在白沟有200多家,有些诊所还出现了病人排队的现象。有的医生怕了,让病人做抗原,打死。“流程有点杂”。
早在11月28日,保定召开医疗机构分级诊疗视频讨论会。市委书记党小龙强调,“要坚持协调联动,市属医疗机构要以全市危重患者救治为重点,充分发挥县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首诊能力,引导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就地诊治,坚决防止医疗资源跑冒滴漏。”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发布《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055-79000提到“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应设立发热门诊”。
对于当时正在遭受第一波疫情的保定来说,很多社区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还没有做好设立发热门诊的准备。12月11日,记者注意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上贴着“本机构无发热门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医护人员感染关闭。
12月11日,河北保定,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门紧闭。越洋照片/照片
也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接收发热病人,但遇到缺药、医疗感染、人手不足等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咨询量和平时差不多,一天10多人。10日当天,前来就诊的患者有30多人。大多数症状是肌肉疼痛、高烧和呕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40多岁、50多岁和60多岁。”一位在保定高新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医生告诉记者。
当时连花清瘟胶囊在这个服务站已经断货15天了,感冒药和退烧药也断货了。医生只能给患者开一些解热镇痛的替代品,如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等。“效果无法保证,这些药也快断货了。我也看不到病人。”医生说。
在综合医院,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也很紧张。
由于医院内感染的频繁发生和恶化,冯小妹所在的医院曾经发现一个阳性患者或医护人员,对病房进行封存和控制,迅速转移,然后对相关病房进行合并管理。但她已经明显感觉到医护人员明显减少,病人一度减少到300多人。“医院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
“当时的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医护人员太多,很多病人根本进不去。”冯小妹告诉记者,“后来,感染性疾病科全部呈阳性。我们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充实感染性疾病科,挺过了那段时间。”
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感染率也很快。“一开始急诊科是正常管理,没有二级防护的要求。有阳光后,我们升级了防护,但很快阳光就过去了。”冯小妹告诉记者,她觉得保定突然出现了大量感染者。她在12月初被感染,7天后重返工作岗位。
早期感染的医护人员可以得到10天以上的休息,然后是7天,然后是5天。最后鼓励他们回去工作,不带症状带杨上班。然而,一些需要接触弱势人群的部门,如肿瘤科
冯小妹回忆说,对医院来说,那是非常艰难的两周。一些人已经24小时轮班,医务人员都在医院的地板上,甚至睡在电梯房里。医院还腾出了很多没收病人的病房给医护人员休息。
保定一家三级医院的医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相比住院部,门诊医疗受到的打击更大。“门诊部有同事被感染了,被安排在发热病房康复。”她和很多同事下班后都不敢回家,怕把病毒带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外面找地方住。
在近两周的困难时期,冯小妹所在的医院依靠未被感染或感染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支撑着医院的运转,等待更多的医护人员重返工作岗位。
“现在北京和两周前一样。”冯小妹说,“必要的保护仍然是必要的。可以节省一部分力量,或者分散医护人员的感染时间,这样就不会太集中,影响科室运转。”
12月11日,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总医院,急诊抢救区挤满了患者。越洋照片/照片
医疗资源紧张。
12月7日,“新国十条”发布。当天国家发了《方案》。12月9日,国家规定医疗机构不得拒绝诊断核酸阳性患者。
12月10日、11日,记者了解到,保定部分医院门急诊、发热门诊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资源短缺,但普通门诊人流量并不大。
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病房里的床位全部爆满,而医院门口却有人在卖行军床。医院里,有的老人躺在简易的行军床上,有的坐着轮椅输液,有的病人哭着跟医生说自己排不上队。医生说:“等等,现在没有医生了,医生都是年轻的。”
“患者发烧5天,一直咳痰,有基础疾病,血压达到190-200mmHg。”一位想住院的患者家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晚上核酸结果阴性,但医生说不清住院的标准,医院又没有床位,血压要慢慢降。”后来,他们转到了一家私立医院。
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区、观察区、诊疗区、走廊两侧的病床上都坐满了病人,大多是老人。床位不够。有的病人坐在轮椅上等待,有的病人家属自带垫子和被子,有的人用救护车上抬来的担架,走廊里放着呼吸机和氧气瓶。医护人员明显不足,有家属被告知“急诊阳性病例多,感染风险很大。”
12月11日,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本部急诊室内,医生在过道上为患者扎针,家属手持输液袋。越洋照片/照片
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急诊科,大部分患者都是发烧的孩子。医院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医院呼吸科已经满员,第二天的床位需要排队预约。如果是阳性患者,就要住专门的隔离病房。
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开了急诊室,却空无一人。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急诊室的医生都转到发热门诊了。”发热门诊里,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拿着退烧贴来看病。在保定市第二医院,发热门诊有10多人在排队,冯小妹所在医院的发热门诊也在排队。
在保定某医院透析室,11月底开始,阳性患者明显增多。该医院有三个院区,其中一个接收抗原阳性患者。后来医院又腾出一个病房,晚上给透析阳性患者,白天给阴性患者。
“没关系
一家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也被感染,只有两辆救护车能够正常运行。记者从保定120接线员处了解到,因为目前疫情,排队等候20多辆救护车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12月8日,一名运营商告诉记者,“现在很紧张。现在没有汽车了。如果现在有一排,那就有20多排了。因为没有车,所以没有调度。如果发烧,病人必须消毒。现在保定有四五辆救护车。”7天后,记者再次致电时,情况依旧。
有患者家属在网上记录了95岁老爷爷抗原阳性后的就医过程。“如果不能在急救时上车,你的家人只好自己去医院。医院里挤满了人,吸氧输液花了一个多小时,可以转危为安了。”突发脑梗患者家属表示,半夜打120救护车也需要排队。
12月15日,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外停着三辆救护车。越洋照片/照片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发热病人登记簿记载了一位从60多公里外的保定市雄县农村来的病人的就医情况:男,67岁,农民,12月9日发热,下肢不能活动。他被转到急诊部。
患者家属告诉记者,父亲发烧39度多,“根本走不了路,以为脑血栓犯了”。家人焦急地赶到雄县医院,被告知医院“没有床位,住不下”。然后他们去了县内的一家公立医院和两家私立医院,但他们无法接受治疗。
无奈之下,他带着父亲回到一个乡镇的私人诊所,“打算输点脑血栓的药”,而私人诊所的病人很多。医生说看不清病因,建议去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他开了一个小时的车,带他父亲去了中心医院。“坐在地上的都是输液。”患者家属告诉记者,“医生说不是脑血栓,是发烧。他建议回去自愈,抓了些感冒药。”
“现在有些人去大医院,不是因为盲目就医,而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分诊分流,必然会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传染病专家说,“当务之急是建第一座大坝,应该在社区,在基层医疗机构。这样可以实现患者的有效分流,减少医疗流失对高危人群造成的危机。”
12月12日,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本部门诊部,挂号缴费团队。越洋照片/照片
面临新的危机
现在,保定的医疗秩序正在恢复,但新的危机又来了。
“其实现在我们已经慢下来了。”12月16日,冯小妹告诉记者,“少数人仍在休养,大多数人已重返工作岗位。这个系统是完整的。”
医护人员回到岗位后,日常诊疗活动逐步开展。冯小妹记得,从12月11日开始,医院的医疗秩序开始逐渐恢复,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数量也开始上升。
从很多医疗系统受访者的经历来看,12月10日是这波保定疫情的转折点。
从12月11日开始,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新增发热病人开始下降。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也于12月11日发布公告称,12月12日起全面会诊总院区和东院区,患者需在48小时内持核酸结果。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会去发热门诊。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大量的内科疾病。发热作为感染的诱因,引起基础疾病的加重。”冯小妹告诉记者,“现在我感觉像是在跑步。”
在她的医院里,12月16日的住院病人数量比12月10日增加了一倍多。“这种情况是在本周内开始的。”冯小妹说,“我已经工作了20多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一个
“这些患者大多需要住院治疗,主要为老年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病等。”冯小妹说,“这种病人大量涌向医院,用‘涌’字也不为过。”“我们两个呼吸科病房已经有50多个病人了,但批准的床位只有30个。”
在冯小妹看来,这些患者的涌入并不单纯是因为之前的就医需求被抑制,而是在感染逐渐扩散后,老年人感染的概率增加了。一旦感染,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冬天本身就是一个季节,老年人容易受到感染,成为死亡的诱因。"冯小妹说,“尤其是以前流感严重的时候,这种现象也会出现。但新冠肺炎被放出来后,比平时越来越集中。”
12月8日,保定市民政局、卫生健康部门召开全市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培训视频会议,对22个县的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据悉,保定市现有注册养老机构146家,60岁以上老人8833人。
保定一家养老院院长告诉记者,这三年养老院一直处于封闭管理状态,目前没有疫情。
“其实最担心的是弱势人群。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能熬过去吗?”冯小妹说,“当前矛盾的突出点是,内科疾病多,医院收不进去,没有床位,病人一直在那里等,可能面临等待时间长,病情恶化的可能。”
冯小妹告诉记者,医院也在尝试转诊,但最近所有医院的压力都很大,上级要求医院自己消化。“小儿科没事。儿科有儿童医院,他们的床位还是可以转诊的,但是老人转不过来,所有医院都满了。这确实是个问题。”
12月11日,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一位老人躺在简易床上。越洋照片/照片
12月7日,国家发布的《分级诊疗方案》提出,加强新冠肺炎感染者分级分类转诊,其中提到“有基础疾病的重症和危重症,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应当转诊到医联体牵头医院治疗。如果牵头医院不是三级综合医院或能力不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应转诊到与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的三级医院。"
12月11日《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报道:新冠肺炎普通、重症或危重患者,由县向市级申请转诊,市级专家组综合研判,市级定点医院或收容医院转诊治疗。配备全市342辆负压救护车,统一调配转诊。
同时,保定成立了由10个专科290名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对患者进行“一人一案”精准救治,成立了危重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和危重儿童专科医院。保定还建立了“221”收容医院救治系统和“12 2”黄码医院救治系统,在22个县成立了专家小组,并广泛公布其姓名和电话,为群众提供24小时健康指导。
“一个中心腾出了一个医院区域,专门治疗各个县区的重症患者。”冯小妹说,“事实上,我们当时试图转诊这些危重病人,我们根本进不去。他们都是走廊里的病人,气管切开术的病人。他们吃饱了,什么也做不了。”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11月24日发布通知称,当日8时起,西院暂停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开始接收感染新冠肺炎的基础疾病严重的成年人。12月10日,记者了解到,新冠肺炎有200多名警察
“我们也在积极协调医疗资源。”冯小妹说:“我们将扩大传染病地区,增加医生和护士,从各个部门调来他们,并进行紧急培训,看看我们能否缓解其中的一些人。比如从妇产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相对空闲的科室。”
另一方面,因感染和减员而关闭的心内科重新开放,病人迅速填满。"我们又开了一个心脏病房,昨晚收了11个病人."冯小妹告诉记者,但并不是所有这些病人都有心脏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
“我们只能把它塞进去。”冯小妹说,“让他在内科治疗总比让他在外面好。如果不能做专科治疗,我们就请呼吸科会诊。”
现在,冯小妹在医院的普通门诊“不考虑核酸阴阳”,而是要求核酸结果才能住院。
“主要是按制度来,比如呼吸科疾病去呼吸科,消化科疾病去消化科。”冯小妹说,“门诊病人直接去门诊,不用分,也分不清。10例中有8例阳。其实医生的诊断主要看他的临床症状。”
“现在我们连B级管理都谈不上。乙类管理还是要提前报传染病报告卡的,现在都没人报了。”冯小妹告诉记者。
12月7日“新国十条”发布时,国家也发布了《保定日报》,其中提到“门诊区分为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对相应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
“我们也研究过,想把病房腾出来,分成阴性和阳性病房。”冯小妹说,“但事实上,第二天实施时,根本分不开。非常理想化。当时我们就在考虑做一个缓冲区,但是还没有建成。每个病房都已经开始放晴了,根本缓冲不了。没办法分辨那些病人是阴是阳。”
“没地方,不可能所有部门都一分为二。”保定一家三级医院的医生也告诉记者,“比如彩超室和心电图室,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值班。我该怎么办?设备也要消毒,很多客观条件都达不到。”
12月15日,河北保定,患者在医院急诊区和观察区排队等候。越洋照片/照片
在冯小妹看来,现在有利的情况是“虽然大家都不是带血复活,但基本都能全身心投入治疗工作。如果当时来了这么多老年患者,医护人员无法工作,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从其他方面来说,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后,医院的医护力量不再受制于全员核酸、现况、接种、收容医院、集中隔离点,也不用担心因院内感染被上级问责。“对我来说,这一定是一种解脱。”冯小妹说,“它曾经容纳了我们四分之一的人力。”
“如果病毒没有变异,以它目前的毒力,这场战斗将在一个月内几乎结束。”冯小妹告诉记者,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这个重点人群没有完全感染。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中最后一个被感染的,压力在后面。
12月11日,河北保定,市民外出买菜。越洋照片/照片
慢慢恢复日常生活
现在保定人的热度降了,供暖系统也逐渐恢复正常。
“慢慢恢复。去看病的人多了。”感染后已自愈的随行医生白琦说,“封控期间普通门诊人不多,一些专家门诊都停了。现在有些专家号都可以挂了。”
但也有人不敢出门,在医院找他帮忙开药的都是孕妇、长期服药的患者、肿瘤患者。这段时间成了白起成为陪护医师以来最忙碌的一天。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我们楼里的一个单元里有12户人家
一位母亲终于在12月15日预约了住院,手术时间暂定在下周二。
“已经拖了三个多月了,也不知道病成什么样了。无论如何,我必须默默接受。”家住保定的女子说:“刚开始没钱看,等收了玉米,收够了钱,村里就关门了。”12月5日,她去医院问,医生让她回去等着。一个多星期后,她收到了医院的住院通知。
卖臭豆腐的刘慧芳周末在瀑布水库附近摆摊,工作日去县城周围的市场。她发现市场的人流量也恢复了三分之二。
本来,她以为自己侥幸躲过了“疫情”,但在再次出手的第四天就被击倒了。“烧我一天一夜,浑身酸痛。”刘慧芳说:“如果我不发烧,我就出去。”12月15日记者联系她时,她听起来已经恢复了体力,烧也退了。她正在和丈夫讨论准备明天摊位上要用的年糕。
同一天,保定市竞秀区的一家驴肉火烧店赚了近4000元,这对店主刘飞来说是个好兆头。
在过去的一年里,刘飞从未张贴过任何广告,也没有敞开大门,而且经常冷清。“好喜欢算账。”刘飞告诉记者,在最后一年,他不敢算,但他肯定会亏钱。他的普通烟,从20多元一包的萧肃烟,降级到7元一包的迎宾烟,开店前开的车也卖了。
三年来,他一直忙忙碌碌,被困在这个火铺里。很多时候,他想过把店翻出来,但从心底里,他是希望疫情好转的。
没有疫情的时候,刘飞总是看到希望,但疫情的突然到来却常常让他难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火店的一名消防师傅和两名员工被感染,停业三天。“开张”后,火店也开门了。刚开始大家都不敢出来,大厅里也没人吃,但是保定人对驴肉火烧的热爱转到了网上。
现在,网上点餐的数量在减少,餐厅的客人多了。他估计消费短期内不会飙升,但生意应该能在年前恢复。到时候,也许能有个好年景。但是保定要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
“它恢复正常了。肯定比疫情前差一点。”一个保定人说:“毕竟病如绢。”
12月15日,河北保定,一家核酸采样亭的窗台前积满灰尘和落叶。越洋照片/照片
保定街头,行人确实多了。快递和外卖比以前更快了。一些年轻人在打篮球,一些老人在公园跳广场舞,老人挥舞着鞭子抽打着陀螺。只是核酸检测摊的人很少。一个准备复工的年轻人,想做一个核酸混合管,10比1。比较便宜,但是等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做了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