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这两年春节,在北京打拼的小马再也没有回过浙江老家。在国内一系列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小马打算回家过年,多陪陪家人,走亲访友,和兄弟姐妹们聚一聚。作为一个“天生的工作者”,她也承认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很担心被“晒”。
对于中国的人们来说,2023年的元旦和春节略显特殊,这是中国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的第一个双节。
12月8日,北京西站,旅客无需出示核酸证书和健康码,直接进站。中新社记者易摄
一方面,在出台20项优化措施和“新十条”进一步优化措施后,我国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B and B类管理”。跨区域人员流动迎来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人们出行意愿加快。两节期间,总客流可能大幅增长。
以最近网上流传的“杨康人涌向三亚”为例。据相关报道,近期三亚酒店入住率明显上升,部分酒店多次爆满。当地一些民宿老板也表示,春节期间的房子已经全部订完。
在此背景下,如何使长期低负荷的运输快速适应客流变化,平稳运行,保障人们安全顺利出行,是两节期间“人员流动”的首要问题。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新冠肺炎感染疫情仍处于高位,多地预测疫情高峰即将到来。随着感染人数的迅速增加,一些地方面临着巨大的医疗压力。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在12月29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有人流,所有传染病的疫情都会传播。人员流动越频繁、越快速、越远,其传播也就越快、越频繁。
如何避免大规模人员流动导致疫情扩大,这是两节期间“人员流动”的第二个问题。
如何科学审慎地回答两节期间的“人员流动”问题?中国已经开始在许多层面上写作。
官方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部署2023年元旦、春运期间相关工作,提出要适应客流变化,加强热点、线路、时段客运保障,优化交通衔接和旅客换乘,加强道路拥堵和交通畅通,减少旅客拥堵和聚集。
交通运输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停止核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停止落地检查,停止为旅客测量体温。12月29日发布的通知再次明确,从明年1月8日起,取消对进出客运站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客的测温要求。
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1月8日起在交通领域实施相关优化调整措施。有观点认为,这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民众两节出行和返乡提供便利的及时务实之举。
国内很多地方也在提前部署,可以利用目前的“窗口期”,积极应对两节期间人员流动可能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
12月26日,黑龙江省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在新冠肺炎和省指挥部召开的视频会议指出,针对近期春节期间感染人数增加、人员流动增多等新情况新变化,提前做好物资储备、运力储备和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
中国27日正式发布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探亲人员能有序回家过年和复工。各地可探索实行弹性休假和错峰休假政策,减轻公众集中出行压力。有些地方还鼓励人们错峰返乡,错峰出行,以平抑疫情高峰。
吴尊友说,中国春运高峰将有大量人口流动,增加了冬季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可能使疫情更加复杂。各地正在做好疫情信息监测分析研判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高峰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工作生活的影响。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做的就是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元旦、春节返乡途中乘坐飞机、火车、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等个人防护。
小马还说,她打算买高铁票回老家,最短的路程回家,全程戴N95口罩,随身多带点酒精消毒湿巾。至于会不会在火车上买盒饭,她告诉中新社记者:“我不想吃,为了不摘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