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3日电近日,Omicron的一个亚型分支XBB.1.5引起广泛关注。目前,上海市输入性病例监测中已发现XBB.1.5株。
2日,据《新民晚报》报道,针对上海市民对从欧美传入BQ.1和XBB毒株的担忧,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郑源安表示,目前在上海发现的来自奥米克隆的BQ.1和XBB毒株,仅在少数入境检疫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上造成局部传播。
专家告诉中新网。com认为无需过分担心XBB.1.5的致病性和二次感染的风险。
元旦假期,上海部分小区发热前哨开放,方便市民就医。
XBB.1.5将在短期内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菌株。
根据该论文,中国本地新冠肺炎的369个测序结果被添加到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的数据库中。上传者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赛娟和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范晓红领导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
这些样本是从2022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在上海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随机收集的。基因测序后,确认了30个已知的Omicron亚型毒株,但未发现新的新冠肺炎变异毒株。此外,此次上海检出的25个XBB家族中,有3例XBB.1.5,也是境外输入病例,未造成本地传播。
研究人员表示,从海外患者输入的菌株比较复杂,大部分都是国内首次检出。目前测序结果显示境外输入的新病毒株较多,仍需常规开展病毒株检测,为后续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据介绍,国内外专家预测XBB.1.5将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病毒株,需要密切关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XBB.1.5中人ACE2的结合亲和力与BA.2.75几乎相等,这可能会使XBB.1.5在未来像BA.2.75一样获得更多的突变,但XBB.1.5目前免疫压力不大,不会很快进化。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医护人员为患者预检。
XBB.1.5致病性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此前,美国疾控中心2022年12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估计当年美国40.5%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是由XBB.1.5菌株引起的。科学家还表示,XBB.1.5已经取代BQ.1.1和BQ.1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因为它具有很高的“免疫逃逸”能力。
研究表明,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相当,但关键突变F486P使其对人ACE2受体具有更高的结合亲和力。——ACE2可以看作是新冠肺炎进入人体细胞的“门户”,也就是说XBB.1.5更容易感染人体。
对此,港大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东燕告诉Zhongxin.com记者,F486P与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略有增强,而免疫逃逸能力也略有减弱。这再次表明复制感染与免疫逃逸有关。现在的变化是基因漂移,即由于偶然的变化,导致下一代的基因出现频率与这一代不同的现象,实际上离基线并不太远。
金东延表示,XBB.1.5目前并未造成美国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明显变化,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其致病性和二次感染的风险。“除了免疫逃逸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其他变化都比较小。”他说。
元旦假期,基层医护人员仍奋战在一线。
医疗机构能处理新菌株吗?
今年1月1日,据央视《面对面》节目报道,2022年12月初,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新冠肺炎感染高峰,感染人数激增。医院的发热门诊首先受到压力。
关于XBB.1.5是否会在mainland China引起新一轮感染高峰的问题,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教授af
张继明表示,目前检测到的新毒株仍属于奥米克隆亚型和呼吸道病毒,即主要感染呼吸道,致病性并未增强。同时结合应对第一轮感染高峰的经验,医疗资源可以应对。
金东延还表示,XBB.1.5在美国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新冠肺炎在美国本土人气的基本局面。在他看来,目前美国新冠肺炎没有海啸般的土壤,XBB.1.5没有改变这种土壤,也没有在美国引发类似年初BA.2的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