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2022年,东盟、欧盟、美国仍牢牢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前三的位置。然而,中国第四和第五大贸易伙伴的位置有所微调。
中国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2022年华南地区进出口数据显示,2022年中韩贸易额达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0.1%;中日贸易额为35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由此,韩国从之前的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上升一位,取代日本,在2022年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日本下滑至第五位。
过去一年中日、中韩贸易发生了什么?
中日贸易趋于保守
对于中日、中韩之间的贸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陈佑军向第一财经解释说,总体来看,2022年中日之间的贸易与2021年创纪录的3714亿美元相比,并没有下降太多。“2021年,在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下,中国在各方面都脱颖而出,因此中日贸易增速可圈可点。根据2021年之前的数据,中日贸易多年徘徊在3100亿美元左右。去年中日贸易被韩国赶超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中韩贸易势头比较猛。”
中国2021年全年进出口数据显示,中日贸易总额为3714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7.1%;中韩贸易总额为3624亿美元,比2020年还要快,达到26.9%。从数据来看,去年中韩贸易延续了之前的高势头。
韩国首尔大学科学研究生院主任黄飞对第一财经表示,近年来中韩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质的提升。“从结构上看,中韩贸易的商品已经从钢板、纤维等简单的轻工、重化工商品,转变为以半导体为首的高附加值中间材料。”就去年的中韩贸易而言,让黄飞印象深刻的是三星电子、SK集团、现代汽车集团等韩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华投资活跃。
据陈佑军介绍,仅从2022年的具体数字来看,一个现象是中国从发达国家的进口普遍下降,而出口全面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从日本进口下降10.2%,从韩国进口也下降6.5%。“这与上述国家的海外产业链调整有直接关系,可能会出现部分产品的惜售。”陈佑军说,“就中日贸易而言,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主要是汽车、机械和电子产品;主要进口产品是化工产品。如果日本愿意从与日本市场做生意的角度进行贸易,其实中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并不小。”
但纵观去年以来的欧美之行和1月中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结束,陈佑军觉得,近两年来,中日经济关系越来越受政治关系的影响。“日本公司在对华贸易方面仍然相当保守,这就是中日贸易额一直无法上升的原因。”
在陈佑军看来,除了受到日本政府内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中日贸易的走势也与全球经济贸易密切相关。“如果今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那么中日贸易也将面临巨大压力。”年初,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全球主要多边经济组织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此外,陈佑军认为,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包括中日贸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中国市场的魅力不容忽视。
岸田文雄在1月中旬的美欧之行中,多次释放针对中国的言论。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回应说,这是虚伪和危险的行为
陈佑军对第一财经表示,岸田的相关表态和举动显然不利于中日关系,尤其是中日经济关系。"他目前想利用外交手段为国内政治加分。"陈佑军说,“作为日本政治家,岸田目光短浅,只考虑如何在人气低迷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的位置。他没有考虑很多中长期问题。”
那么,岸田的言行会对日本企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对此,陈佑军表示,不可否认,日本国内经济界或多或少会受到岸田的影响。"日本经济界目前并不是铁板一块."但陈佑军认为,日本企业还是会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客观判断和准确选择,比如中国的市场规模,以及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机会。“许多日本企业只要能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大魅力和动力,就会意识到中长期中日经济合作的潜在规模。”
陈佑军也认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同于以往,市场竞争环境和商务成本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华日企应该适应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思考如何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日本贸易官员对第一财经表示,展望2023年的中日经贸关系,双方仍有很多共同关心、增长潜力巨大的领域,如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医疗卫生、养老等。“我们不妨先从这些领域深化合作。”
1月29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宣布,从即日起,中国驻日本使领馆恢复对日本公民来华普通签证的审核和签发。此前,1月20日,日本驻华大使馆在官网中写道,“日本驻华大使馆因疫情原因,不得不暂时缩减签证业务一段时间,随后根据疫情变化,签证业务早已恢复正常。”
上述日本贸易界人士乐见中日恢复正常贸易,认为这是后疫情时代中日贸易重回正轨的好消息。陈佑军还表示,中日经济交流的基础还在,这个基础是决定中日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期待中日之间的经济交流,扩大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