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重启是全球经济通胀的下一个大威胁”,1月31日,美媒彭博社以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发布了一篇与中国经济相关的报道。
彭博社报道原标题
该报道的大体内容是围绕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后,中国经济“重启”以及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文章整体相对比较客观。
甚至,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国的(经济)重启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可喜的提振,抵消欧洲的经济疲软和美国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可能会给美国等一些国家在处理通胀问题时带来一些挑战。
文章还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的观点称,“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可能会成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此外,报道还详细介绍了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将带来的经济增长前景,以及这同时给通胀带来的一些压力。
然而,这样一篇较为客观地介绍中国经济的文章,却被起了一个完全“文不对题”的标题,声称“中国经济重启是全球经济通胀的下一个大威胁”。更离谱的是,报道正文中甚至都没有出现过一处“威胁”这个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此后修改了该报道的标题,改为了“世界下一个通胀大意外正在中国隐现”,不过,这一新标题恐怕也并不能准确表达文章内容,其中唱衰中国经济、将全球通胀难题甩锅中国的暗示意味仍然相当浓厚。
彭博社修改后的报道标题
有媒体查询以往的公开报道发现,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刚走出疫情、经济开始恢复活力时,也因此出现了通胀的压力。可当时,不论是彭博社还是其他西方媒体,都没有在标题中把这些西方国家重启经济的做法描述成是“威胁”。
不难看出,将“中国”和“威胁”两个词组合起来,已成为西方一些政客乃至媒体的思维惯性。隐藏在新闻标题背后的,则是这些人意图见缝插针唱衰中国发展前景、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炮制负面中国形象的恶意。
然而,不管西方媒体和部分政客如何耍花招“唱衰中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以及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权威机构和有识之士近期都给予了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
就在彭博社上述报道发布的前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月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IMF认为,中国经济今年预计将增长5.2%,高出此前预测值0.8个百分点,明年有望继续增长4.5%。其他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速今明两年预计分别为1.4%和1%;欧元区经济有望分别增长0.7%和1.6%。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的2.7%上调至2.9%。
IMF表示,全球经济活动仍将面临各经济体央行上调利率以及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压力。不过,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为经济更快增长铺平道路,全球通胀形势也有望缓解。
联合国于1月25日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报告同时预测,中国经济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加速。随着中国政府优化防疫政策、采取利好经济措施,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国内消费需求也会上涨,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达到4.8%。
1月29日,江苏宿迁一电子产品企业工人在车间赶制出口电子芯片。图源:视觉中国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哈米德·拉希德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对东亚许多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预计中国经济复苏将支持整个区域的增长。”
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范特罗岑堡认为,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措施,今年中国经济将更加强劲,这将在全世界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
“中国优化防疫措施,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光明的前景。我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优化防疫措施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强劲。”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莱斯利·马斯多普认为,诸多机构已经上调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中国优化防疫措施后,国际金融机构普遍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海赛姆·盖斯表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对全球经济和能源行业意义重大,也将有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可见,一些西方媒体在新闻标题上做文章,其唱衰中国的论调,只会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航行中的杂音。
1月27日,青岛港生产作业井然有序。图源:视觉中国
在2月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就相关问题应询表示,在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将显著降低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中国的开放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中国是世界增长的引擎。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今年中国经济活力和潜能将充分释放,继续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力量。”毛宁说。
(原标题:“中国经济重启,是全球大威胁”?美媒改了离谱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