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022年2月6日中国气候公报发布。过去一年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特征是什么?你经历过哪些重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面对风险挑战,如何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应对?
《新闻1+1》连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值班员陈先燕,关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如何应对?
《2022中国气候公报》版本
《2022中国气候公报》在2月6日中国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报告披露了中国最新的气候监测评估信息。2022年中国平均气温为历史第二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回顾2022年,中国经历了怎样的高温干旱?2023年的气候趋势会是怎样的?点击视频了解更多信息。
鄱阳湖和洞庭湖,低水位将持续一段时间。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值班员陈先燕:鄱阳湖和洞庭湖的干旱其实一直在持续,现在的水位还是挺低的。从最新的2月份预报来看,江西和湖南的降水仍然比较少,所以这种枯水低水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两地旱情暂时不会明显缓解。因此,后期应继续关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3、4月份,特别是4月份,春耕备耕和灌溉保障也需要特别注意,扎实推进春季农业生产。
长江流域正在遭受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干旱。今年还会发生吗?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值班员陈先燕:目前西南、江汉地区仍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从目前的预报来看,整个江南的淮南降水还是比较少的,可能会发生一些新的干旱,或者说发生过干旱的地方还会继续发展。所以目前的旱情仍然是我们要时刻关注的一个重点。
2023年气候预测:南方地区将出现阶段性持续高温。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值班员陈先燕:今年年初,国家气候中心刚刚组织了一批专家做了一个年度预报。根据初步的结果,今年南方地区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持续性的高温现象,所以“热”的现象肯定会存在,但是它的强度、范围、影响如何,需要等到3月底4月初组织一批专家对夏季气候预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中国气候公报》的发布有什么指导意义?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办公室主任陈先燕说: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每年都会组织专家对气候公报进行整理汇总,同时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包括社会经济方面。我也希望这样的公报可以供各级决策部门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以供对气候科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和公众阅读,让大家对中国的气候状态、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或极端天气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南极冰川加速融化,汤加海底火山爆发,整个北半球夏季经历的高温热浪,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发生。各地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全力保丰收保民生?如何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