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美媒报道称,美国当地时间3日晚,一列运载危险化学品的火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起火,该起事件导致危险化学物质氯乙烯泄漏,随后为避免引起爆炸,当地救援人员选择释放火车中剩余的有毒化学物质氯乙烯,当地居民也因此临时疏散。但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事后又声称当地的空气状况“安全”并建议居民回家,此次未能引发美国社会大量关注的事件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担忧,国内相关专家表示,氯乙烯泄露的危害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而美国作为全球科技的“标杆”,此次的处理方式极不科学,做了一个非常差的示范,这无疑会对全球的化工行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当地时间2月6日,事故火车部分车厢被“受控释放”了一些氯乙烯,从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城可以看到飘起的黑烟。图源:美媒
美国政府宣称“没事”,中国留学生:当地许多民众到超市抢购纯净水
在距事发地约70多公里的匹兹堡市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徐同学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地政府一直在告知民众此次泄露事件影响有限,呼吁民众不要恐慌,然而部分美国媒体认为该起泄露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性并非官方描述的那样“轻描淡写”,媒体上一些美国专家也认为该起事件带来的潜在健康危害应该谨慎评估。而当地民众已出现恐慌情绪,许多民众因担心泄漏造成水源污染,开始到超市中抢购纯净水,部分超市还出现纯净水断供的情况。
据外媒报道,在发生泄漏事故后,美国环境保护署一度声称美国民众无需担心该事件会引发空气质量安全问题,但仍有可能“闻到气味”。而当地的卫生机构和消防部门也建议当地民众回家,但许多居民和专家仍对泄漏情况感到担心。通过一些当地媒体以及非主流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到,许多当地民众反映,自发生泄漏事件以来,一些当地民众饲养的家畜和家禽就开始生病。一些居民表示,他们已经出现头痛和恶心的症状。美国的社交平台上甚至还出现了当地出现死亡的鸡、狗和狐狸的照片。
专家:氯乙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肝功能,浓度高时可直接致死
一方面是美国官方机构在试图消除此次泄露事件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在当地民众当中不断蔓延的恐慌情绪,此次泄漏事件中造成环境污染的氯乙烯危害性究竟如何?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雪佳1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氯乙烯是一种化工原料,是合成聚氯乙烯的原料。这种物质的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吸入量在0.5%以上时,就会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症状;一旦空气中含量达到20-40%时,可使人产生急性中毒,严重时出现抽搐,神志不清或者昏迷状态,瞳孔散大,甚至死亡。此前研究和报道显示,长期暴露在100ppm或者更高浓度的氯乙烯中,会导致雷诺氏综合征、手指骨末端溶骨症以及纤维化皮炎等。对于多年连续暴露接触大量氯乙烯气体,会出现肝血管肉瘤。综合来讲,氯乙烯对人体呼吸系统和肝功能的损伤较为严重,是一种一级致癌物。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1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氯乙烯是一种毒性相当强的化学物质,这种有毒气体一旦释放首先会对大气造成危害,通过呼吸系统影响人体健康。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引发呼吸道炎症或是肺炎,甚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直接造成死亡。
据此前公开报道显示,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7年公布的120种致癌物清单 1类致癌物清单中,氯乙烯就位列其中。而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官网显示,接触氯乙烯会显著增加患罕见肝癌(肝血管肉瘤)以及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 脑瘤、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风险。该机构表示,生产或使用氯乙烯的工人有可能因为吸入而受到这种化工品的影响,而普通人群则可能通过吸入受污染的空气而受到影响。研究发现,在日常环境中,生产乙烯基类产品工厂周围的空气中氯乙烯含量最高,而供水系统如果受到污染,淋浴、烹饪或洗衣时,氯乙烯会进入到室内空气。
而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说法,生产聚氯乙烯 (PVC)、二氯乙烯(EDC) 和氯乙烯单体 (VCM)的工厂所排放的氯乙烯有可能会导致或促成空气污染,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或残疾、不可逆转的严重疾病的增加,氯乙烯是一种已知的人类致癌物。尽管随后美国环境保护署在其综合风险信息系统中更新了其毒理学概况和对于人体健康的评估,将该物质的风险因素评估值降低了 20 倍,但依旧认为此物质对肝脏影响较大,应当警惕肝癌并防止其他组织可能诱发的癌症。
美方处理方式不当!专家:氯乙烯具致畸致癌性,沉降将造成长远危害
除了刻意压低此次事故的“热度”,此次泄露事件中,美方的处置方法也为美国民众所诟病。美媒报道称,事故发生后,美国俄亥俄州应急管理部门于6日对发生脱轨事故的5节车厢所装载的有毒化学物质氯乙烯进行了“可控排放”,排放时车厢燃起大火,冒出浓烟。
对于该起事故的处置,丁雪佳认为,氯乙烯泄漏或者爆炸有很成熟的应急预案。“当然这是一套系统的方案,需要参照事故现场的状况进行对症处置。但从新闻中美国这起氯乙烯事故中,他们的处理是很不科学的。”
丁雪佳指出,发生这样的事故,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进而对人身健康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氯乙烯在环境温度下,是一种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在常温下微溶于水。所以,一方面,被释放的氯乙烯会沉降在河流、湖泊等低洼地带,进入当地水源,被人、牲畜、野生动物通过饮水进入体内,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致畸致癌性,这种影响是非常长远的。另一方面,氯乙烯会扩散进入空气中,而且其在氧气、光等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类似光化学烟雾,产生氯化物,一氧化碳,氯化甲酰以及甲酸等有毒物质,其本身以及光化学产物会严重污染空气,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其次,氯乙烯极易发生爆炸,氯乙烯爆炸主要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氯化氢,除了污染空气以外,还会形成酸雨,“需要说明一点,氯乙烯爆炸很难如网上报道的那样生成二恶英,那是聚氯乙烯降解会产生的剧毒物质。”
马军也认为,美方此次的处置手段值得“研究”。当地管理部门因为担心会引发更大的爆炸,因此想加快事故处理的进程,但这种处置手段极有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氯乙烯燃烧后的产物是氯化氢,而盐酸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氢。这种物质在空气中挥发,比如形成小雾滴,人体吸入之后会产生灼伤,对呼吸道产生损害。而氯乙烯物质一旦进入到土壤或水体中就更为麻烦,在土壤或是水体中,氯乙烯的挥发会更为缓慢,不易分解,容易造成土壤或是地下水污染,这种影响将是长期的。”
专家:无外力干预情况下危害或持续20年,多年后当地很可能出现大量癌症患者
此次事故发生后,有观点认为此次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危害程度相当,对于这种说法,马军认为,将此次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相提并论有些夸张,因为切尔诺贝利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核灾难,其放射性物质会长时间造成持续影响,而这次事故有毒物质大多数在空气中能够扩散挥发,浓度会持续下降,但此次事故依旧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例如是否造成了长期的水体污染,以及对于事故现场周边生物带来的影响,这些都需要评估,“这次事故确实比较严重,氯乙烯给土壤和地下水带来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监测。此外,此次事件中暴露的化工品安全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重视。事故发生后确保民众知情权问题,也值得去探讨。”
丁雪佳则认为,此次事故对当地造成的污染广泛而且深远。这种污染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无外力干预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持续20年,甚至更久。“当然,这个时间会随着远离事故地的距离而逐渐降低,但方圆十公里以内,在自然条件下肯定需要十几到二十年才能使氯乙烯分解95%以上。但对人的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二十年只是一代人长大的时间。值得庆幸的是,通过人工干预,比如释放能够分解氯乙烯的菌群等手段,可以缩短这个时间。”丁雪佳称。
俄亥俄州危险化工品专家西尔·卡吉亚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该起事故相当于是用化学物质毁了一个小镇,“而当地官员们告诉人们可以回家时,我感到很惊讶。”卡吉亚诺认为,在未来的5到20年后,当地民众都有可能会出现大量癌症患者。他敦促当地居民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化学品泄漏可能造成的影响。
对于美方专家的观点,丁雪佳认为,如果不采取手段进行人工干预,多年后出现大量癌症患者是很可能发生的。丁雪佳指出,氯乙烯会溶于水,常温下,大约0.11g/100g,而且密度较空气大,易沉降在低洼的河,湖等地带,进入地下水系统,而且,俄亥俄州降水又较多,这个影响就非常严重了,“也就是说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只要饮用或者使用地下水,就会长期接触氯乙烯。氯乙烯在人体的代谢很慢,常年摄入会导致肝癌(肝血管肉瘤)。”
而从全球视野来看的话,丁雪佳认为美方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问题没必要引起全球连锁性的担心和恐慌,“要考虑恶劣影响的话,主要还是在于美国政府及官方媒体对此事的处理态度,美国作为全球科技的标杆,在此种重大事故的处理上做了一个非常差的示范,这无疑会对全球的化工行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原标题:美政府称这次泄漏“没事”,专家:多年后或现大量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