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在微信上报道称,80后女干部段颖在落马半年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月17日,来自云南省纪委监委的消息,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段颖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违法所得被没收,其涉嫌犯罪问题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涉案财物也被移送。
经查,段颖理想信念丧失,背离初始使命,抗拒组织审查,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官德不养成,底线失守,与民营企业家相互勾结,搞权钱交易,长期接受礼品礼金,接受旅游活动,与他人搞权钱色交易;个人品德不当,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与多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承揽工程项目、拨付工程款、转移党组织关系等提供帮助。并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段颖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他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没有停止,直到党的十九大也没有停止。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予严肃处理。
对于女官员来说,“官德没养成”“个人品德不端正”这种话比较少见。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出现在官方公报上的个人“私德”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官德不修”“私德不正”
中央党校教授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衡量党员干部的标准是德、能、勤、绩、廉,其中德为先,官德是官员的职业道德。官德缺失一般是指官员缺乏政治操守,缺乏信仰,忘记初心,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不正确,不遵守组织纪律。
反腐败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彭新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官德就是官德,是官员应该遵守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官德缺失主要是指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他说,官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滥用职权、侵害群众利益、搞潜规则、作风漂浮、凌驾于他人之上等。总的来说,是违背用权为民、爱民利民的要求的。
两位专家都提到,私德是相对于公德而言的,一般指个人的道德、修养、作风、习惯,包括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等方面的道德规范。不道德的个人道德是指个人生活方式紊乱。如上述通报所述,段颖个人品德不正,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与多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另外,官员的个人“私德”出现在官方公报中意味着什么?朱认为,这里的官员“私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隐私,而是一种违反生活纪律的行为,相关的处罚条例已有明确规定。
他还说,官员是公众人物,在社会上有示范作用,官员群体对整个社会的风气有重大影响。官员的道德素质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政治影响问题。
彭新林认为,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只需严于公德,守私德。告知钟仲英的不当行为是违法的,违背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官方对这个通报没有问题。
一旦
段颖的第一次职业转型发生在2008年6月。她历任西山林业局林科科长、福海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永昌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成为昆明市嵩明县委书记助理。
2011年5月,时年29岁、担任嵩明县委书记助理不到3年的段颖成为嵩明县委常委,任县委宣传部部长。
第二个快速推广是跨城市服务。2012年10月,任嵩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不到一年半。段颖迁居云南红河州泸西县,历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县长。
从那以后,这个节奏一直保持不变。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段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三次履新。曾任红河州商务局局长、红河州发改委主任、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他从主任级别升到了副厅级。
2021年1月,担任共青团云南省委委员、副书记三年零一个月的段颖再次被提拔,出任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那时候,她才38岁。
值得一提的是,段颖前老领导王春燕也止步于厅级。在段颖落马前8个月,2021年12月,来自云南省纪委监委的消息,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王春燕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段颖任嵩明县委书记助理时,时任嵩明县委书记的是王春燕。他们在嵩明县一起工作了四年零三个月。
在此期间,王春燕还担任了嵩明空港新区和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段颖担任嵩明县委书记助理一年多,兼任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段颖落马前一个月,2022年7月,云南省委第七巡视组向省投资促进局党组进行了反馈。公开报道显示,2022年3月至5月,省委第七巡视组对省投资促进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巡视。
巡视组提到,招商局服务企业“不管”,部分企业缺乏“安全感”,招商数据失真,检查敷衍了事。
巡视组还提到,廉洁从政“紧箍咒”拧得不紧,厉行节约意识淡薄,作风建设差距大,政治担当不足,民主生活会辣,违规设置选人用人限制性条件,回避制度执行不严格。
此外,检查、审计等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抓得不好,还有很多整改的“后遗症”。主体责任抓得不牢,监管责任不落实。真正的改革和真正的改革差距很大,整改存在“过关”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