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报道,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大力度提高效率,让市场充满期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和专家表示,今年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大扩张力度,优化完善税费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努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发挥金融稳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运行的整体改善。
3月1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开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五点:一是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缓解企业困难。二是加强财力统筹,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四是平衡地区间财政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严格财经纪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减税降费政策
给企业发展的根施“肥”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收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加大力度、提高效率的财政政策,把握了解决经济工作总需求不足问题的“纲”,统筹兼顾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保障,通过增加支出、优化支持结构、实施减税降费相结合等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张连起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用好金融工具精准发力。支出、税收和政府债券都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过去一年,中国加大财政政策调整力度,对稳定经济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我国财政政策将早出快进,大规模增值税退税政策将扩大和加快,免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押金、减免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一揽子政策将陆续推出。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递延费用超过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退税约2.46万亿元,是2021年退税规模的3.8倍,力度为近年来最大。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说,“现在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惠民的税收政策,让我们在经营最困难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阳光雨露。作为一家在四川发展起来的企业,税务部门不仅解决了我们发展的问题,也坚定了我们助力乡村振兴、回馈社会的决心。”
据了解,2022年,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在四川省享受税收优惠2700多万元,其中R&D费用加抵扣占了近一半。“由于税收政策的支持,我们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云医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中,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耿父可以说。
“减税降费政策直击市场主体痛点和难点,把‘肥肉’敷在企业发展的根本上,减负解困效果更加明显。”在上述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表示,2022年,全国10万家重点税源企业每10万元营业收入税负下降2.7%。2022年,中国税收占GDP的比重将降至13.8%。A
"恢复和提振市场经营者的信心尤为重要."张连起表示,财政将着力完善税费支持政策,做好企业脱困工作。在落实好前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延续和优化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确保减到位、缓到位、退到位。
今年1月9日,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继续优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继续实施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免税标准为每月10万元以下。二是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销售收入减征1%。三是延续加计扣除政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计扣除比例分别为5%和10%。
马龙认为,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组合将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和丰富。之前旨在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阶段性措施预计将根据需要继续和优化,以继续支持企业实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在2023年初出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延续和优化优惠政策中已经有所体现,即减免延续,但适用条件有所调整。
“增值税退税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将在2022年给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也是完善增值税税制的重要举措。”马龙表示,2023年,增值税退税将进入制度化、常态化阶段。随着增值税立法的推进,将为企业轻装出行提供长期的政策保障。
谈及今年税费优惠政策的重点,张连起表示,下一步税费扶持政策将继续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支持科技创新为重点,为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增活力、释放更多潜力。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也要保持纾困支持,扶上马,送一程。聚焦中小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突出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贫困行业的支持,增强准确性和针对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增加活力和动力。
“随着企业主体的振兴,未来的减税降费政策组合应注重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税制改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马龙表示,一方面可以为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行业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税费支持;另一方面,平衡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结合完善地方税体系和直接税体系的税制改革目标。在推进消费税改革、增值税改革和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过程中,通过结构性减税,实现扶持中低收入群体、支持制造业发展、巩固产业链供应链、合理引导消费的目标。
朱表示,2023年,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仍将在帮助企业脱困、稳定经济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帮助企业脱困的需要,尽快研究明确政策,做好落地见效工作,推动形成“深水鱼回”和“多水多鱼”的良性循环。
财政政策
着力稳投资促消费
在记者招待会上
张连起建议,完善投资扩张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当提前部署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财政将着力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优化政策组合工具,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执行“资金跟项目走”原则,坚决不“撒胡椒面”,加大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投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资金保障。
普华永道中国高级经济学家赵广斌表示,预计2023年投资将进一步稳定和扩张,尤其是私人投资。随着预期的经济全面复苏,私人投资可能在今年进一步恢复增长趋势,并推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正常。
赵广斌建议,稳投资的重点应该放在民间投资上。一方面是稳定经营主体和企业家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另一方面是为民营经济释放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对内,稳定财政投资可以利用市场化机制“由小到大”,撬动和鼓励民间投资复苏,向更多领域拓展。对外,稳定的财务投资可以帮助民营企业继续深耕和开拓海外市场。
在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岩峰看来,通过适当扩大财政赤字、扩大地方债发行规模、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政策工具,可以有效扩大社会投资。
“当投资企稳,房地产市场回到稳定发展轨道,满足住房需求,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就会恢复,从而保证就业市场和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消费者就会愿意消费,经济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赵广斌说。
徐洪才说,促进经济复苏和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靠消费,让消费尽快恢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大力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关键是要解决不敢消费、消费不方便、不愿消费等突出问题。财政部门将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积极完善政策措施,主要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支持增加适销对路商品供给、促进销售渠道和物流畅通、激发消费潜力、进一步支持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升级等方面入手。
张连起认为,财政政策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购买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潜在消费领域。在促进稳定就业、依靠就业创造收入的同时,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建议加强财力统筹,促进财力下沉,解决基层民生保障和运行问题,将财政资金投向边际消费倾向较大的地区和群体。”白岩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