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该报消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丹在提案中关注了大学生和博士生的婚育问题,希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金支持,以改变学术时间。
何丹委员建议,将大学生纳入生育保险范围,促进教育系统与婚育政策的衔接。把推进适龄婚育与教育体制改革调整结合起来,为个人实现学业安排、生育安排、就业安排的有序衔接创造条件。支持硕士、博士研究生合理婚育安排,完善大学生婚育服务,对因婚育、育儿问题导致学业变化的,提供时间、经济和服务支持,对已生育的大学生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补助。
生育保险是指“生育津贴”,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其功能是让参保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享受替代性工资收入。但目前大学生还没有纳入生育保险。
今年年初,该报发表了文章《生育的细节一对博士夫妇的5年“生育等待期”》。在这篇文章中,一对就读于“985”大学的博士夫妇向论文记者表达了这种困惑。他们想生孩子,但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敢考虑。
“我们读博士期间,每个月的补贴只有3000元左右。”他的妻子徐丽曾告诉记者,如果推迟生孩子,就拿不到补贴。她们没有生育津贴的支持。“没有补贴和补助,大家就更不敢生孩子了。”
《2021年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在读博士生50.95万人,毕业博士生7.2万人。本科人口更大。公报显示,全国本科招生444.6万人,在校生1893.1万人。
何丹委员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我们职业发展的黄金期、教育的黄金期、婚育的黄金期都是重叠的,要安排好。学习和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所以能不能充分考虑到生孩子的关键期,做出合理的婚育安排?”
“我们还是主张年轻的朋友应该适龄结婚生子。对个人来说,任何年龄都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该谈恋爱的时候谈恋爱,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何丹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