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官网图
纸媒消息:北京时间3月10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发表的联合声明突然成为国内外头条新闻的热点,也为当前被俄乌冲突阴影笼罩了一年多的动荡世界增添了一份和平的能量。
声明的核心是沙特和伊朗将达成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最多在两个月内重开大使馆和代表处,安排互派大使,以及探索加强双边关系的途径。这三个国家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和平与安全。
此次“北京和解”标志着沙特和伊朗这两个因历史问题、地缘政治、教派冲突等一系列复杂因素而对立的中东大国,再次迎来了发展睦邻友好的契机。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主持了沙特与伊朗对话闭幕式,并向记者介绍了对话的意义:这是对话与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的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好消息,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会谈从3月6日到10日持续了四天,伊朗、沙特和中国基于保密原则几乎同时宣布了这一重要消息。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在会谈开始的同时,秦刚外长在3月7日的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将继续主持正义,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中国充分尊重中东国家的主人翁地位,不会填补所谓的真空,也不会搞排外的小圈子。三天后,中国用实际行动和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这一表述的分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无疑在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中国在调解中东冲突方面仍将充满挑战。我们既要对中国未来的中东外交充满信心,也要保持战略定力。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在接受该报采访时也指出,推动沙特与伊朗复交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到推动伊朗与整个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改善,中国的斡旋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相信关注中东局势或者中国外交的人都会觉得,这一刻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解密,太多的“为什么”需要回答。
为什么双方能在此刻达成和解?
沙特上一次与伊朗断交是在2016年1月,当时沙特处决了一名什叶派穆斯林神职人员,罪名是从事恐怖活动。之后,沙特驻伊朗德黑兰大使馆遭到示威者袭击,双方迅速断交。当然,这种直接原因的背后,是双方长期存在的复杂矛盾和持续多年的消耗,这在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尤为突出。
孙德刚解释说,伊朗和沙特在也门、伊拉克、叙利亚甚至黎巴嫩都陷入了教派冲突。经过十几年的教派冲突,双方都发现这种消耗并没有让自己更安全,于是双方都有了坐下来谈的诉求,这为最终的解决创造了内部条件。再者,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西方和俄罗斯在中东的博弈和代理人战争减弱,这在客观上为俄乌之间的和解创造了外部条件
刘还解释说,双方高强度的竞争导致了“战略透支问题”的出现,激进外交的结果是双方都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影响中东事务。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发展压力。沙特2016年提出“愿景2030”,加强发展转型;伊朗的发展压力更大。去年以来,伊朗不时爆发民众抗议活动,伊核协议谈判希望渺茫。在中东国际关系缓和的背景下,沙特和伊朗都有寻求内部发展和外部缓和的需求。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沙特和伊朗的关系就开始缓和。去年,双方还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了多轮对话,寻求改善双边关系。2022年4月30日,时任伊拉克总理穆斯塔法卡迪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双方“几乎”结束了长期紧张的关系,“我们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兄弟顺应地区局势的要求,以极大的责任感展开了对话”。此外,双方还在阿曼展开了接触。
“北京和解”达成后,伊朗国家通讯社和沙特国家通讯社都发表了报道,高度肯定了对方和中国的努力。在3月10日的一篇报道中,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写道,“该协议是在正在进行的北京两会期间达成的,标志着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胜利”。
为什么是中国?
毫无疑问,中国的作用对于“北京和解”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王毅在3月10日对话会后介绍,北京对话会是在中国、沙特和伊朗领导人共识的基础上推进的,习近平主席从一开始就给予了明确支持。对话也已成为有效执行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做法。作为一个善良、可靠的调停者,中国忠实地履行了东道主的职责。
从这个声明可以看出,中国是在最高层斡旋。这包括习近平主席2016年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访问。
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三不”,即“不求代理,但求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各国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求填补真空,但求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教授王敬烈解读,“三不”确立了中国中东外交的准则,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准则,树立了大国外交的新范式。
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出席了首届中阿峰会和中国航运峰会,并对沙特进行了国事访问。今年2月,中国接待了伊朗总统莱希访华。显然,中国更重视中东。在回答该报提问时,秦刚外长也提到,中国支持中东国家实现战略自主,反对外部干涉其内政。我们愿意成为中东安全与稳定的促进者、发展与繁荣的合作伙伴、团结与自强的促进者。
秦刚本人3月2日刚刚在新德里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会见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
外交部网站上的公开信息还显示,包括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内的中国高级外交官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沙特和伊朗之间密集穿梭。
此外,受访专家还一致认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理念推动了调解的发展。刘指出,中国在沙伊复交过程中无疑发挥了建设性作用。首先要看到,中国与沙特、伊朗复交的作用是建立在两国长达两年的对话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保持着友好关系,这为调节它们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中国最近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高层互动
孙德刚还表示,中国与伊朗和沙特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是伊朗和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在客观上使得中国与冲突双方形成了非常重要的信任关系。同时,美国通过结盟促进安全,中国通过合作促进安全。正是外交理念上的差异导致了实质性的进步。
据《纽约时报》 3月10日报道,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中东问题专家乔纳森富尔顿也表示,中国和美国在中东的做法不同。美国利用一个国家制衡另一个国家,限制了美国外交工作的能力,而中国与这两个海湾大国建交,是“聪明的做法”。
公布后未来前景如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最多两个月内重开大使馆和代表处,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的方法。此外,双方国家通讯社进一步透露,两国还同意启动双方于2001年4月17日签署的安全合作协议和1998年5月27日签署的经贸、投资、科技、文化、体育和青年领域合作总协议。
在分析未来协议的前景时,刘指出,虽然沙特和伊朗已经恢复外交关系,但两国之间仍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双方在叙利亚和也门的斗争,以及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的分歧。我们既要对中国未来的中东外交充满信心,也要保持战略定力。
孙德刚认为,实际上,中国一直在中东劝和促谈。除了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中国接下来可能会推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外交斡旋。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点是,双方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伙伴。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3月10日消息,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目前正在以色列访问。翟隽9日在耶路撒冷会见了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温岛民,双方就巴勒斯坦问题交换了意见。
翟隽说,当前巴以紧张局势仍在继续。中方支持联合国和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积极斡旋,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坚持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国际共识,坚持“两国方案”的正确方向,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妥善解决、早日实现巴以和平做出不懈努力。温纳斯兰赞赏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正义立场和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