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息,近年来,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虚假宣传、非法行医等乱象。2022年9月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11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今年“315”前夕,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多起典型案例。
非法行医致8级伤残。
“非法医疗美容”被判刑
审判长:你取得了医师资格证或者医疗执业证吗?
被告陈某:没有,也没有。
审判长:你在专业院校或者医院学过技术吗?
被告陈某:没有
这是2022年8月15日,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审判庭里的一幕。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某于2018年加入某医美机构担任业务员。期间他认为手术简单,可以自己模仿操作,因为碰巧看了抬眉和去眼袋。
于是,陈某在未取得医师资格的情况下,通过微信朋友圈招揽顾客,非法为他人实施提眉、去眼袋手术。
陈某的代理律师古接君说:“完全不知道手术的医疗风险,也完全不知道在没有取得医生资格的情况下做手术的法律后果。”
受害人黄女士支付了3500元。2019年12月7日,在一家酒店房间里,她在陈某接受了提眉和去眼袋手术,导致她的左眼视神经萎缩,没有光感。经鉴定,黄女士左眼损伤为重伤二级,盲目评定为八级伤残。
根据我国《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提眉、去眼袋属于一级整容手术,具有侵害性,属于医疗行为。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治医师应当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和相关临床经验。
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孙森说:“被告人陈某未取得行医资格,致被害人重伤二级,伤残等级达八级。属于情节严重,应当以非法行医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处陈某一年零六个月监禁,缓刑两年。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
隆鼻假体被“调包”
医疗美容机构被判一退三赔。
2022年1月,王女士支付2.8万元接受了无锡某医美机构实施的隆鼻手术。术后王女士认为鼻子不直,鼻孔大小不一,与医美机构产生纠纷。
在协商赔偿时,王女士意外发现手术记录中记录的隆鼻假体并非自己购买的品牌。
王女士将医疗美容机构诉至法院,认为医疗美容机构构成消费欺诈,应退一赔三。
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员额法官方玉宝表示,法院以收据作为判断合同内容的主要依据,收据上写的假体品牌与后续手术中使用的不同。
“被告的行为构成欺诈,因为他没有主动告诉原告手术前后使用的是什么假体,也没有征得原告的同意。”方玉宝法官说。
2022年9月9日,法院判决医美机构退还隆鼻假体费用,并承担三倍赔偿,共计31200元。目前判决已经生效,王女士也在其他医院取出了隆鼻假体。
自称“丰胸老师”实施诈骗
主犯获刑11年3个月。
“我知道我错了,我认罪。”2022年10月31日,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审判庭内,被告人张某艳悔恨交加,泪流满面。
她自称是
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王说:“这些被告人收到被害人照片后,在电脑上进行PS等简单制作,然后做出诊断,发给被害人。受害者第一眼就相信了它们,好像它们是真的一样。他们宣传自己的产品,所谓套餐,说用了这个套餐能保证什么效果。受害人信以为真,以几十倍、上百倍的价格购买了他们低价购买的普通保健食品。”据悉,这些产品的进价从6元到80元不等,产品最高可卖到3288元。
受害人张女士在发送胸部照片后,共支付3615元购买该产品。发现丰胸无效,张女士选择报警求助,揭穿了骗局。
法院经审理认为,三被告人骗取他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2022年12月6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陆某江有期徒刑11年3个月,欧某艳有期徒刑7年9个月,张某艳有期徒刑7年8个月,并责令三人退缴全部赃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