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目前已有18个省份发布了2022年人口数据,这些省份的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均有所下降。出生人口的下降已经开始显示出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未来,教育行业应该如何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什么样的幼儿园会受到出生率下降的显著影响?
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这是自1950年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从各地情况来看,江西省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32.5万人,比2021年减少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19,比2021年下降了1.15千分之一。
江西省统计局分析,全省出生人口快速下降。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1年减少5.2万人,延续了2021年的下降趋势。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晚婚晚育、生育观念转变和“三孩政策”效应尚未显现等因素影响。全省出生人口下降导致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大省河北2022年人口45.3万人,出生率6.09,出生人口数十年来首次低于50万。与2017年相比,近五年河北出生人口减少了53.6%。福建去年出生人口29.6万人,比上年减少4.9万人。这是福建出生人口多年来首次跌破30万大关。与2017年相比,近五年福建出生人口减少了51.2%。
整体来看,与上一年相比,上述18个省份2022年出生率均有所下降,其中江西、甘肃、广西、海南、贵州、河北、福建出生率降幅均超过千分之一。与此同时,18个省份的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下降。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去年已有河北、安徽、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甘肃、辽宁、内蒙古、海南等11个省份出生人口数量下降超过10%。
出生率下降,出生人口减少,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很大,学前教育首当其冲。2023年,各地幼儿园招生已陆续开始,小班一般招收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出生的幼儿。
从历年出生人口变化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均超过1700万,尤其是2016年达到1883万。但2018年二孩效应减弱,当年出生1523万人,2019年1465万人,2020年1200万人。
也就是说,整体来看,出生人口下降对幼儿园的急剧影响已经从今年开始。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2022年为956万。以此计算,到2024年幼儿园招生将面临更大冲击,部分幼儿园可能面临关闭。
厦大经济系副教授丁对第一财经分析说。从区域来看,2019年和2020年出生人口少的地方受影响更大;从城乡来看,农村和小城市的幼儿园受影响较大,大城市的幼儿园受影响较小;从公办和民办来看,大部分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较好,受影响较小,而普通民办幼儿园受到较大冲击,高端民办幼儿园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私立幼儿园不能生存。除了收费水平,教育质量也是衡量幼儿园的重要因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表示,与公立幼儿园相比,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机制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如果一个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好,收费合理,我相信一定会有家长愿意出更多的钱让孩子进入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幼儿园。
所以虽然市场空间没有那么大,但是这种对更高品质的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曾撰文分析,幼儿园多出来的学位可以作为托儿所,为2到3岁的孩子提供入托服务。从国家层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现实中,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有条件招收2到3岁的孩子。教育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幼儿园之后,小学、中学、大学将依次面临人口波动的影响。
楚赵辉预测,在今年幼儿园招生受到冲击后的三到五年内,小学也会受到生源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小学。特别是很多农村居民连外出打工的能力都没有。到时候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农村上学,政府要尽到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公立农村小学规模虽然小,但还是要保留的。
丁说,总的来说,随着人口的流动,农村很多小学都合并了;农村之外的小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受影响会更大。一些产业发展较差的中小城市,人口外流较多,老龄化程度较高。若干年后,这些城市的小学也将面临更大的冲击。
相对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上广深,以及杭州、苏州、厦门、东莞、佛山等年轻人大量涌入的强二线城市,受影响要小很多。
丁分析,人口流入量大的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影响体现在,比如有的城市一年前需要五六万度,现在不需要增加那么多。一年加两三万可能就够了。换句话说,在出生率下降后,这些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也有所缓解。出生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下降对教育供需影响很大,那么教育行业应该如何应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也关注了这个话题。据媒体报道,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人口变动和流动将对适龄人口分布产生深刻影响,直接影响教师资源的供给和布局。因此,建议加强人口引进地区的教师供给,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育体系专项行动。
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建议,提前安排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供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适龄人口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快速变化可能带来的挑战。他建议,要积极探索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购买教学服务等制度创新,应对反复出现的教师短缺和过剩问题。
楚认为,如果地区人口流动是由于教育差距造成的,那么应该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实现教育均衡。如果正常的人口流动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那么有关部门就应该根据人口流动情况调整相应的教育布局,最终目的是避免马太效应的形成,避免好的出现,更好的出现,更差的出现。
熊丙奇写道,应对出生人口的变化,相关部门要做好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学校发展。他认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校建设标准,提高师生比,避免出生人口减少导致的学校关闭。《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小学56人以上的大班和超大班有2.1万个,占总班数的0.73%。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482个,占总班数的0.02%。
熊丙奇认为,要提高学校建设标准,推进小学小班化建设,实施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缓解社会教育焦虑,建设出生友好型社会。